第六章施工条件和方法
洋山深水港三期一阶段3#泊位的前方桩台和后方的挡土,接岸结构。
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泊位全长376m,共分6段。排架间距10米。每榀排架8根桩,桩长50余米。桩基采用Ф1200,有3根叉桩。桩顶与现浇下横梁固接,上面为现浇上横梁,预制纵梁,在以上为预制面板和现浇面板,,码头前沿设计泥面标高-。上部得接岸结构为抛石堤加后方挡土墙,。
洋山港三期施工时期
施工工序图
1) GPS基准站的位置
采用常规测量技术,高程控制采用路上水准仪控制。平面定位采用GPS远程自定位系统。GPS基准站的位置,根据现场条件设置。首先,选择架设基准站的位置,保证对空开阔,地平线10度以上没有(或少有)障碍物;其次,基准站200米内无强大的电磁波辐射源;再次,相对周围的地形,站点应处于较高处。这样以确保基准站设置后,整个GPS沉桩系统工作的有效性。
GPS沉桩定位电脑显示界面
2)GPS测量定位
首先,精确测定主工作点与三GPS架设点的相对位置,再根据桩身斜率、桩心距、桩顶高程及桩位设计坐标,便可计算出桩位相对于主工作点的平面位置,进行沉桩施工。
3)沉桩高程控制
GPS沉桩定位系统,本身即可控制沉桩高程;也可在桩身画上刻度,岸上架设水准仪,用以测量沉桩贯入度和标高,对整个沉桩过程进行双控校核。
4)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基线放样拟采用1台全站仪配2台经纬仪任意角交会方法布设附合导线,然后根据导线测具体的施工点。
5)沉降位移观测
在已完工的有代表性的结构物上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精度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测量观测,作好观测原始记录。特别在打桩施工期间,在码头前沿及现有的防汛墙按照沉降观测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对上述岸坡及建筑的
沉降进行观测,以确保其稳定性。
1)水下挖泥
根据本工程设计桩长、打桩船性能、施工水位、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集装箱码头钢管桩沉放前需对所处桩位处进行挖泥。在本工程中选用一条。开挖前由测量人员在岸上顺着挖泥作业方向设一条基准线,在基准线上及其后方按照船的长度插上旗杆作为标志,挖泥时由船上作业指挥人员目视船上标志与岸上设置的标志并使其在同一条直线上以控制船行方向,丈量船至岸上基准线距离以控制船的作业范围,开挖深度由测深控制挖泥先挖岸侧再向海中延伸。
1)概述
本工程共有Ф1200钢管桩两种桩基形式,桩基施工均为水上施工,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大,且受工序及施工面控制,是施工进度控制的关键节点可采用多条打桩船分区域同时沉桩。
2)沉桩设备
配备3~4条50m~60m的桩架,单钩吊重大于60t的打桩船。桩锤选用DM100柴油锤。运桩采用1000t的方驳8艘,每驳装钢桩9~15根。配备3~4艘834KW~1377KW拖轮拖航,同时配备3~4艘400t的方驳作锚驳、运桩驳四艘、运桩拖轮两艘、交通艇一艘。
柴油锤
3)锚位布置
由于受拉位布置的影响,打桩船采用横流沉桩,打桩船应采用5t以上的锚。对码头东端海底粉砂层及局部离岸较远的裸岩海岸,可采用陆上地垄或埋设重块的方法系泊。
4)沉桩工艺
打桩船抛锚移船吊桩移船定位下桩沉桩锤击桩位复测
运桩及加固:
,以满足两条打桩船的沉桩供桩要求(每条打桩船现场需一条供桩驳,另两条进行运输)。水上运输风浪大,对桩采取加固措施。
钢管桩运输固定图
,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施工时沉桩顺序和吊桩的可能性,按落驳图要求分层装驳。
桩堆放形式应使驳船在装桩、运输和吊起时保持平稳,运桩驳在水上运距较长,故桩在船上增加锚锭措施,确保水上运输安全。
及时收听天气预报,避开大雾、台风等恶劣天气对运桩的影响,确保安全运输。
吊桩场景
沉桩施工图
5)沉桩施工要点
,以贯入度作为校核。
,桩身不顺直,除了桩顶产生集中应力外,桩身还要受到压弯联合作用,产生拉应力和弯曲应力,对桩不利。
,对到场桩身的制作、防护等质量进行逐根检查。沉桩时随时注意贯入度变化,防止钢护筒卷边。
,采用替打和桩垫保护桩顶,以防破损,并视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替打上开设通气孔,替打与桩之间垫以纸垫或木垫。桩帽(替打)、桩垫主要作用是在沉桩时减少锤的冲击强度和偏心,其构造要坚固,垫材易拆换或整修,桩帽尺寸要求与锤底、桩顶相吻合。顶面和底面平整与中轴线垂直,设有挂千斤绳的耳环,以便起吊。在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垫以缓冲材料,使均匀地
洋山高桩码头施工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