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时事背景
2013年2月19日晚,“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当选的十大人物中,有三位已故,其中,病逝后捐献出肝肾的12岁女孩何玥成为本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年龄最小的人。湄公河“10·5”案专案组获得“感动中国”年度特别致敬奖。今年是《感动中国》的第11个年头,为了弥补传播渠道单一的遗憾,央视联合了新京报等全面媒体和5家网站,成立“感动中国媒体联盟”,利用各个媒体在当地的优势,寻找当地的感动人物。十大人物是林俊德(已故):工作到最后一刻的科学家;罗阳(已故):用生命托起战机的航空英模;何玥(已故):捐献肝肾的最美女孩;张丽莉:断腿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陈家顺:卧底5家用工企业,关注农民工切身利益;周月华、艾起:身患先天小儿麻痹症,靠着拐杖和丈夫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陈斌强:背着妈妈上班的孝子;李文波:南海守礁王;高秉涵:见证海峡沧桑的台湾老兵;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二、考点链接
1、关于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电视台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2、关于生活与哲学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这一实际,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增强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激励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当前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和考验。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引导人们见贤思齐,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3)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2012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从他们身上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也说明了贡献是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
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部分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