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幼儿心理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幼儿心理学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语言
同伴关系
社会行为
亲子关系
文库专用
3
学校
同伴
家庭
邻里
小环境
中环境
外环境
大环境
家庭-邻里
家庭-学校
学校-社区
亲戚朋友
学校
管理层
父母工作单位
文化
亚文化
传统习俗
民族特征
儿童发展的社会生态系统图示( ,1989)
言语的发生发展:言语阶段
言语的发展萌芽:前言语阶段
第一节幼儿的言语发展
内容提要
2
3
言语的发展机制:各理论的解释
1
学习目标
目标 1
目标 2
目标 3
掌握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理论
认识言语发展对于幼儿的意义
认识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言语的发展机制:各理论的解释
各理论的争论焦点
先天与后天
主动与被动
语言与发展
一、言语的发展机制:各理论的解释
模仿说
认知说
转换生成说
M1
M2
M4
M3
强化说
(一)强化说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2)强化特别是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评价:
强化说可以解释某些低级言语的发生过程,但是强化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婴儿不可能每句话都得到强化,该理论无法解释婴儿在短短几年内获得听、说本民族语言能力的事实。强化说还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潜能。
(二)模仿说
代表人物:阿尔伯特、班杜拉、怀特赫斯特
阿尔伯特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但其理论无法解释儿童理解能力先于产生能力的事实。
班杜拉提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语言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但该理论无法解释言语对情境的概括性。
怀特赫斯特认为婴儿对成人的模仿是有选择、有创造的。婴儿在2岁以前主要是即时性模仿和延迟模仿,后来选择性模仿占据主导地位,使婴儿迅速地掌握和运用大量语言材料和基本语法规则。但该理论无法解释婴儿为何能掌握比其已有认知技能复杂得多的语言范型。
(三)转换生成说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观点:
(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2)语法是生成的。
(3)儿童获得的是一套支配语言行为的特定的规则系统。
(4)语言获得装置虽然是先天就有的,但后天必须及时地暴露于语言刺激下而被激活,否则就会失败。
评价:
注意了儿童本身的特点,有许多合理之处。
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很难得到证实。而且该理论强调人类生来就拥有现成的普遍规则系统,强调遗传的作用,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ujim20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06-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