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锐化与智能锐化
锐化—USM使用技巧(自我心得)
使用USM锐化命令中有:数量、半径、阈值三个选项。
应首先调整半径的大小,半径值是指图像中锐化边缘反差界限的宽窄,类似“调整边缘”的半径含义,不是像素的半径。半径值要尽可能调到最大值,观察界限边缘,不出现过调的明亮点,即可,达到锐化效果最佳,因半径值的调整对有反差边界处影响大,如眼睛、口、鼻等界线边缘,而对无边界的区域几乎无影响,如面部,这也是我们锐化追求的理想效果,这如同在在Camera RWA中锐化选项中添加蒙版的近似效果。有一个估计半径值的方法,将图象的输出分辨率dpi除以200,例如dpi为300时,。
然后再调整“数量”的大小,即像素参与锐化的数量,由于边缘已定义好半径宽度了,所以加大数量也只局限在半径定义的范围内了,过大的像素数量,超出前面定义的眼、口、鼻主要锐化部位,会在其它部位产生光斑噪点。如果首先调整数量,当增大数值时,过大会对无边界区域产生锐化的斑点,而对边界无太大的锐化效果,此时如再稍微加大半径时,尚没有达到锐化效果就会锐化过了,所以要先调整半径,再调整“数量”是正确的调整步骤。
USM滤镜还有“阈值”设置,阈值是决定图像边缘中存在的相临象素间的最小色调差别。也就是说:让相邻像素色差多大的像素参与锐化对比度的调整
。是让软件知道,边缘有多大反差的像素是用来锐化的。它可控制Photoshop如何确定锐化边缘。值越大,在上面两项确定的像素里,锐化范围越大,过渡越自然;数值越小,反差越大,针对边缘锐化更明显。当设置为0时,所有象素间的对比度都将被加大,也就是说边缘路径已不存在,整幅图象均被改变了。
即:如果阈值设置为0,则图像中任何位置都可视为潜在的锐化边缘,因此图像中每个像素都将被锐化。如果阈值被设置为10,则只有相邻像素的色差差异超过10(差异范围为0-255)时,才进行锐化。
因此, 阈值,是确定锐化的像素与周围区域的像素相差多少,才被锐化滤镜看作锐化边缘像素并被锐化。为避免产生杂色(例如,带肉色调的图像),请试用 2 和 20 之间的阈值。一般情况下,2至6之间的设定值能产生满意的结果。
“阈值”数值增大时会使由于增大的“数量”造成的锐过的斑点减少,它的变化影响边界的清晰度,大了会模糊,类似模糊的效果,而“数量”的增加虽不会过多影响清晰,但直接危害是会锐过爆了,产生明亮的斑点。所以可以采取“数量”和“阈值”相互协调,但是比较了一下,虽增大“数量”可以通过“阈值”加大将过爆的斑点降下来,但是清晰度没有因增加的“数量”而加大。
因此,正确的调整步骤应是首先确定阈值的大小位置,阈值不宜过大,较小的阈值,甚至放在零的位置,则图像中任何位置都被视为潜在的
锐化边缘,然后尽力加大半径的大小,仔细观察,当加大半径后,锐化的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当锐利的效果不明显时,停止半径的增加。然后再适度加大“数量”的大小,以不产生光斑为界。当然半径也不可过大,使边界加宽,也会影响清晰度特别是以边界较窄为主的图像时,如树叶,衣物花纹等,面部可以适当加大半径,总之,视图像而定,相互调整,才可调整出清晰度理想的图片。如此时发现锐化过了,产生光斑时,在适当增大调整“阈值”数值,将光斑减小,但清晰度也随之降低。
锐化会增加图像的对比度,锐化后,如因满
USM锐化与智能锐化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