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住”探考
——《阿弥陀经》三种版本的对比
释界文
[ 提要 ] :在净土宗根本经典《阿弥陀经》的汉译本中,现存的有两种不同的译本,一个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另一种
是唐玄奘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近人夏莲居居士发心将两种译本加以会集,形成第三种会集本。笔者在对这三种版本进行对照分析之
后,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唐译本和秦译本中出现有“游天住”与“饭食经行”的不同,本文将结合会集本以及现代学者对这个
问题的理解,对照汉传其它各经论加以比较和考察。
[ 关键字 ] :天住 秦译 唐译 会集本
在净土宗根本经典《阿弥陀经》的汉译本中,现存的有两种不同的译本,一个是姚秦鸠摩罗什译的《佛说阿弥陀经》
(下文简称秦译),另一种是唐玄奘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下文简称唐译)。一般认为秦译本精要流畅,易于诵
持,而唐译则准确详备,力保原面,二者各有特色。近人夏莲居居士发心将两种译本加以会集,形成第三种会集本。笔
者在对这三种版本进行对照分析之后, 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对唐译本中所出现的关于“游天住”
的问题加以考察。
先将三种经文的相应段落列举如下:
秦译:“其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唐译:“每晨朝时持此天华,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百千俱胝诸佛。于诸佛所,各以百千俱胝树花,
持散供养。还至本处,游天住等。”
会集本:“每晨朝时持此天华,于一食顷,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于诸佛所,持散供养。即以食时,还至本处,饭食
经行。”
我们可以看到,会集本在此处取了秦译的“经行”,而不取唐本的“游天住等”。考其用意,大概是认为二者含义
相同,所以就用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经行”,而删去了唐译的“游天住等”。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林光明先生,他在《阿
弥陀经译本集成》中说到:“在梵文《阿弥陀经》中,与“经行”及“游天住”相对应的原梵文是 div āvih ār .,, 汉
文意思是“白天的休息” ,, 从梵文字面的 div ā是天, vih ār 是住、游,可直译为“天住”,或“游天住”。以忠于
原文翻译闻名的玄奘在译此梵文时,大概就是用这种直译法而译为“游天住”;而一向以意译为主的鸠摩罗什在译此梵
文时,可能因修行人午后一般常做的事就是修行与经行,因此取其意而意译为“经行””。在此书中所收集的穆勒的英
译本中也是据此译为“ fternoon rest ”,即“午休”。
这种说法听起来似乎很有根据,然而,从秦译与唐译本的诸多差异来看,二者应是译自不同的底本,现今已发现的
梵文本与秦译本是比较一致的,而与唐译相应的底本却始终没有找到。因此,简单地从现有的梵本来推论玄奘的译法,
这是缺乏严谨的态度的。 如果对照其它一些经文中出现的“天住”一词, 来深入考察 “天住”一词的含意, 就会得出与
此完全不同的结论。
在中国的汉传佛教经典中出现“天住”一词的经论有很多,而且有不少经论中对“天住”的概念有明确的解释。归
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含义:
一、指禅定境界:
在玄奘法师译的《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六中说:
三住者。一天住。二梵住。三圣住。天住云何。答谓四静虑。何等为四。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
静虑
“天住”探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