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阿 Q 正传》中阿 Q 的形象分析
内 容 摘 要
摘要:《阿 Q正传》是鲁迅先生写于 1921 年的作品,他就当时的旧中国大多数农民的现状
深刻地去揭示了当时农民的精神面貌,意在唤醒麻木中的中国人民,希望他们觉醒起来救
中国,使中国人不再受欺辱,不再受奴役。他的作品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我主要是从阿
Q 这个人物入手,抓住他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的种种行为去写,具体分析了他的
精神胜利法和革命历程,揭示出人物的弱点,点明了人物性格的可悲性,以及由此去阐发
了阿 Q革命的失败和下场的悲惨的必然性。同时,也警醒国人,不要再让阿 Q的悲剧在中
国上演!
关键词 :畏强凌弱 精神胜利法 狂妄自大 革命
阿 Q,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典型文学形象,更是一个旧中国下层农民的真实再现!他的
出现,不但震惊了旧中国,敲打着每一个中国的心坎,同时,也震憾了世界,让世界看到
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阿 Q正传》 创作于 1921 年,是鲁迅先生
②
最著名一篇小说,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先生用娴熟的笔法为我
们成功地塑造了阿 Q这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形象,让阿 Q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甚至家喻
户晓的名字。阿 Q 形象不但在当时的中国,乃至在今天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憾,催人
警醒,促人奋进。
《阿 Q正传》继承我国小说的民族传统,用“传”
③
的形式构成全篇。小说紧紧围绕阿
Q而“传”,自始至终以阿 Q的活动作为唯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出阿 Q短暂而可悲的
阿 Q 正传》是一篇中篇小说。鲁迅著。   1921 年 12 月至 1922 年 2 月鲁迅以巴人为笔名在《晨报副刊》
分章刊载,共 9 章。后收进小说集《呐喊》 。


鲁迅( 1881 -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
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
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传:记载人物事迹的文字。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      " 自传 " 。传记大体分两大类  : 一类是
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 ; 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
的描述。
-1-
一生,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艺术形象,特别是阿 Q 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
性,包含深广的社会和历史内容,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
说:“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 Q 是
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因此《阿 Q 正传》的主题
是永恒的,阿 Q形象永远是一面镜子。小说中的阿 Q和未庄的贫苦农民,虽然有改变自身
生活处境的渴望,但愚昧、麻木、不觉悟,严重的精神胜利病,典型地提示了这个历史阶
段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写下了一段中国人的心灵史,说明了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小说入
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受压迫、受剥削、受愚弄的下层农民形象,他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一
无所有,最后糊里糊涂地被处死,但他却并未觉醒,没有去为被抓被杀而担心,反

《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eng191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11-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