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与百年维新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曾经我一度奇怪于日本这个蕞尔小国的惊人崛起,尤其当一百年前我们遭遇相同困境之时,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却能先于我们跳出泥潭,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切疑问,从百年维新的纪录片中得到了解答。同样是维新变法,为什么他们获得了成功?这些固然有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法令措施,国际环境等等方面的原因,我主要挑令我感受最深的几方面来论述。
日本思想文化的开放性“放眼世界,心怀祖国”
被西方的炮火轰开国门后,日本惊觉自己国家的封闭性落后性,立即派出欧美使节团仔细考察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出动了近一半日本新政权的骨干成员,日本政府对于“求知于世界”的重视可见一斑。这也显示了日本政府令人叹服的洞察力。日本民族向来具有开放性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传统。他们先后学习过中国、荷兰、德国等等。尤其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统治者由于尝到了苦头,并从残酷的现实中醒悟到,必须从科学文化和政治经济上向西方学习,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竭力向西方学习,成为朝野上下的大潮流、大风气。日本人对外来文化既不一概排斥,也不盲目崇拜,而是对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合理吸收经过创造性的再熔炼,使其具有新的性质而逐步成为日本传统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稳定而又“开放”的文化系统。然而在中国,这样的“开放性”很难实现。我们有着深深的民族自豪心理,这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哀。我们以大国自居,所以一向排斥外来文化,紧紧关闭我们的国门,不屑于眼观世界。闭关自守带来的社会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如果说,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是中国近代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的话,那么,思想文化上的闭关自守则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落后的重要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频频受到西方的欺凌而腐朽的政府仍然未意识到西方世界势力的强大,固执地守旧,不肯改变“祖制”的原因。这一点我们的确要借鉴日本的方式,虚心学习,不盲目,不急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领导力量的悬殊“枪杆子里出政权”
同样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为什么日本“依靠”天皇取得了成功,而中国依靠光绪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呢?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虽然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运动,但是,它们各自所拥有的力量,和作为其对立面的力量,却有很大的不同。戊戌变法的思想旗手是康有为,他是这场变法的精神教主。而政治上的权威或旗帜,则是光绪皇帝。然而,光绪皇帝没有实权,实际上等于傀儡。维新志士们更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即使他们对此作出了艰苦卓绝地努力,甚至是流血牺牲,他们手中没有刀,没有任何武装力量,面对如此强大的保守势力,他们也只能无能为力。毕竟,这是一场严酷的政治斗争,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军权。这就是毛泽东所谓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话糙理不糙。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这次戊戌变法缺失的:依靠人民群众的的力量。中国维新派主要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少数官僚,士大夫。中国下层的知识分子只给予了舆论上的支持,且维新派对农民的力量关注较少。总之,维新派没有军政实权,也没有广大人民作后盾,只有一个连自己地位也朝夕难保的傀儡皇帝,所以,当决战关
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