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是什么》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人是什么》 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把握现在的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
理解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从未有人去认真想过,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
高等动物,或者说,人是能用大脑进行思维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高等动物。不过,这都是从生物学或社会
学的角度回答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问人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赵鑫珊
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
二、解题
赵鑫珊,1961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有《赵鑫珊文集》 《哲
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开头到“ ,, ”处为第一部分,余下的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两个部分看成互不相关的两种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这一
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
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
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二部分根据“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为三层。
四、学生质疑思辨。
让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下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
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
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
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
回 答 评 论
爱因斯坦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 人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  /
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 使自己坚强起
来。 / 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
奇异的光彩。
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
能为我们欣然接受。 / 这
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 /
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
光霁日月。
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
满悲观主义色彩。
雨果 生命是短暂的。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

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
伟大创造力、 为人类文化
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
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人
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工作
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
事创造性脑力劳动、 辛勤
耕耘的总结。
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 写
在我们的旗帜上, 为中华
孔子 生无所息。
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
拼搏。
二、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
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

《人是什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