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从豆到荚皆可食
在豆类蔬食之中,豌豆是可利用率较高者,不仅豆子可食,其枝蔓尖端的嫩梢和嫩叶(俗称豌豆苗,又名豌豆尖),以及豌豆软荚均可食用。
自古就有的外来物种
豌豆起源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埃塞俄比亚,是一年生或二年生攀援植物,生长适应性强,早已被陆续引种到世界许多地方。文献记载,中国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度受汉武帝刘彻派遣前往西域,他和随行人员返回中原时,把豌豆等植物种子带回栽培,后来逐渐被引种到中国许多地方。
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部各民族统称“胡”,从上述地区以及中国国境以西国家引进的产物,均冠以“胡”字,所以豌豆最初被称为“胡豆”,后来改称豌豆、青豆、青小豆、寒豆、雪豆等名。豌豆之名,明代李时珍说:“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宛名。”所谓“宛宛”,即弯曲盘旋之意。豌豆的枝蔓弯曲攀援,“宛”字加“豆”偏旁而成为“豌”。青豆和青小豆,是因其颜色而得名。寒豆和雪豆,是因豌豆的生长特性不耐热,比较耐寒之故。
连荚可食的豌豆亦称“荷兰豆”,清代乾隆初年编撰的《台湾府志》记载:“荷兰豆,种出荷兰,可供蔬品煮食,其色新绿,其味香嫩。”但近年一些文章谈到,在荷兰等欧洲国家,并无“荷兰豆”之名称。反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有一种说法,可食的软荚豌豆,是中国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的农民培育出的,所以他们称之为
“中国豌豆”(Chinese Peas)。
可口良蔬利健康
中国人民历来以豌豆、软荚豌豆、豌豆嫩梢与嫩叶做蔬食,同时,体验到它们的某些食疗效用,诸如助消化、止呕吐、止泻、催乳、利尿、通肠等。唐代医籍记述,豌豆研细末加工成的“洗面澡豆方”,每日用它涂擦面部,保持约一顿饭时间洗去,经过一段时日,能淡化黑斑,使面部皮肤光泽。
豌豆所含氨基酸达20种,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
豌豆,从豆到荚皆可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