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4、《后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1】是..(这一年)十月之望 .(农历每月十五)  ,步自雪堂,( 1)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
 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薄暮..(傍晚),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 .(可是)安...(从哪里得到)
14、《后赤壁赋》导学案(高二 16-20 班)(教师版)
主编人:莫文英 审核人:伍雪玲 终审人:饶志青 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
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
【学法指导】 :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时年 45 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
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
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一、课前检测
1、关于作者
苏轼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
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2、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 1079 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
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 。
3、温故:
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
感叹?
明确: 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
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 ,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
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浩浩乎如
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的感叹。)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
既 (已经)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 .(环视)而乐.(意动用法,以……乐)之,行歌相答。已而 ..
(过了一会儿)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 2)”客曰:“今者.(助词,用在表时间
所得
酒乎?”归而谋诸妇。 ( 2)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 .(连词,表目的,为了)待子不时..(不确定的时间,
随时)之须.(通“需”,需要) 。
▲( 1)(句式:状语后置句)译:我从雪堂出发
( 2)翻译: 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将如何度过呢?
( 3)翻译:回家后我和妻子商量
▲ 诵读后思考:
1、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 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2、“霜

14、《后赤壁赋》导学案(教师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sheng191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