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文本赏析
活动1:
(1)假设你的小组同学是游客,而你是一个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
游解说词。
(温馨提示:可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好了。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
(步骤: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指名同学当导游,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参加全班角逐并记录其他小组的亮点和特色。)
(2)请用3-4个词语概括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点。
活动2:讨论探究。
(1)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写下来。
(2)画出交代参观阿里山行踪的句子,(独立思考后写下来→小组师徒互查并订正)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请简要说明。
【知识链接】
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风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移步换景
速读课文,根据投影提示梳理出作者的游踪。再利用表格,从文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填入栏中。
(1)游踪:
台北嘉义阿里山站
姊妹潭神木下山
(2)景物景点:小火车、火车站、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森林树木、神木。
特点:古式风味、古典文化、感觉清澈透亮、静谧洁净、长满青苔、姿态各异、气候阴凉
、庞然大物、历史悠久
(3)按作者游踪投影阿里山风光图片。
(4)归纳什么叫“移步换景”:作者描写阿里山风光,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说说什么是“移步换景”吗?
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教师投示: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课后,我们要学着用这种方法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
呈现文本――感受美。
1、浏览课文,思考:
读准字音、读的流畅(PPT)
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理出作者游览阿里山的思路
(语文活动: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结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明确知识点:这些景点,作者是边走边看,由松山机场乘机到嘉义再乘小火车进山到了阿里山小火车,穿过林海,最后到神木,这是游记常用的移步换景的手法。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印象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回答)
2、阿里山如画的风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景点?请用五个字的短语来归纳一下,例如“古式的火车”。
(讨论后明确:)
风古式的火车
光清澈的水潭
美静谧的森林
如厚密的青苔
画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3、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渗透了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喜爱赞美之情融情于景
4、在这些景点中,你觉得最能体现阿里山特点的是哪一个景点?
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有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 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
《阿里山纪行》文本分析参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