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也曾经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仔细想想,现在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可仔细“听”的却少了。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 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听的要求到位。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听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的:“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在平时课堂上经常使用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在一开始的语文课上,我就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指导。如:在听老师、学生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用眼神、手势、动作来提醒个别走神的学生。低年级的孩子,无论言行还是举止,都是那么稚嫩,但他们模仿能力非常强,具有可塑性。所以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有待我们做老师的耐心、正确的引导,让他们逐步巩固并养成。
,让学生产生倾听愿望。
即使再平淡的课堂,课堂上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抓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你可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你把别人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最认真了,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是帮了他的大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激励评价不光只局限于学生对于学生之间的倾听,同样更适用于学生对老师的倾听。有些时候我会故意在某个地方讲错,有个学生立刻指出来,于是我就会很开心地奖励那个学生,这让其他学生都很惊讶,由此也激发了其他学生也想认真倾听的动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倾听的奖励。当然,关于激励赞赏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不同形式的评价。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都可以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形式之下,学生无疑会产生仔细倾听的不竭动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同时,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我就在班级里定期举行“金耳朵”评选活动,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比较的对象,学习的对象,在互相
《学会倾听》培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