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史》课程标准
学分:
学时:
教师:
适用专业:
院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学分
学时
32
开课
对象
13级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课程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必修史论课。
课程任务:通过整体性理解认识掌握现代设计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各个历史时期重要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和历史经典作品,全面提高设计史论知识与修养。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优秀作品,思考作品背后的思想、理念、技术、经济等社会要素,从本质上理解促进设计艺术发展的因素和设计学科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设计语言,感受、思考设计家对造型设计基本要素的创造性应用,提高学生对优秀设计的鉴赏与评价能力,使学生在崇尚设计家的同时、打破名家神话观念,增强对设计学科学习的信心。在名作鉴赏中,理解认识创造能力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探索创新观念。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本课程共32学时。
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示范法、评讲法、图片展示法;
、优秀范例分析、结合示范,评讲等教学方法加以解决。
教材(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教材:
《艺术设计欣赏》/杨先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世界设计史》阿部公正 监修 (日本)美术出版社 2002
《20世纪的设计》 Charlotte&Peter Fiell TASCHEN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李亮之 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新艺术运动》梁梅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教学案例
案例一
平面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平面设计的起源
(1)文明与文字的形成
(2)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与字体的初步发展
中世纪时期的平面设计
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末的平面设计
(1)欧洲金属活字的发明及发展
(2)人性的解放与回归对平面设计的促进与推动
18世纪的西方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文字的产生、西方字母体系的建立、饰线体、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完善
案例二
工业化时代的平面设计
(1)蒸汽时代的印刷工业与机械化的排版技术
(2)19世纪木刻活字与木刻插图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3)19世纪上半叶字体设计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明及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出版业的影响、19世纪字体的三个重大发展、摄影的发明对平面设计的意义
案例三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震撼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1)出版物设计的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兴起
(2)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及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工艺美术”概况
(2)英美两面设计上的表现
“新艺术”运动中的平面设计
(1)新艺术运动概况
(2)“新艺术”运动对欧美各面设计产生的影响
(3)“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上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点: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工艺美术运动的进步和缺点、新艺术运动的产生、新艺术运动
13级《艺术设计史》课程实用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