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
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
一、知识网络
超声波
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听力的频率范围
主要应用: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
乐音
音调
响度
音色
噪声
噪声物理、环保特征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来源及防治途径
乐音和噪声
二、识记巩固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 340m/s 。
,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Hz。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它还跟距声源的距离有关,它的计量单位是分贝,符号 dB 。
、响度、音色。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在传播中减弱、在入耳处减弱这三个环节。
7. 15~40 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 70 dB 就难以长时间忍受了。
20~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三、《声现象》问题梳理
。
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人不一定能够听到。主要可能的原因有:(1)此声音属次声波或超声波;(2)此声音响度太弱或人距发声体太远;(3)没有传声的介质;(4)非正常的听觉。
?
产生回声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有障碍物就存在回声。但是,有回声时我们不一定能够听到。,,人就无法听到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
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粗细,它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而响度是指声音强弱,也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响度越大具有的声能越多。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由传声的介质决定的,跟声波的频率无关,即在同一种传声介质中,超声波、次声波和可听见的声它们的传播速度都是一样的。
。
声速测距可以把声音的传播速度和速度公式联系起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这类问题要注意闪电和雷电是同时产生的;
(2)利用回声测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或利用超声波测海深,这类问题要注意声音走了一个来回。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之差,或测算钢轨或金属管的长度等问题。
基础练习:
1.(2014•南充)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2.(2014•随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3.(2014•海南)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
A.
在声源处
B.
在传播过程中
C.
在人耳处
D.
在声源和人耳处
4、周钰雯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2014•丹东)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6.(2014•眉山)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湖,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
九年级物理春季班教案喵星人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