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明明渴望优秀,潜意识却阻止自己优秀?
文:丛非从 | 壹心理专栏作家
我曾经很追求优秀,当然现在也偶尔犯犯病。我很多访客也如此,玩命的追求优秀。不过追求优秀的人之间,是有着很不一样的。我不严谨的总结下有这几种,如果你也恰好追求优秀,你可以对对号你是哪种:
通过幻想实现优秀。我说幻想你不一定能同意这个词,那我就再文明点用词:不爱努力,懒,静不下心来,浮躁,想一蹴而就,想不劳而获,想某天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现实中呢,很难脚踏实地、一步两步。我们之所以称为之幻想,是因为这些“静不下来”、“浮躁”的意思都是在说:我想通过简捷少付出甚至不付出的方式来获得极大的成功和优秀,我做不到但我特想做到,我就飘起来,浮躁。这不就是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想吗?
有些人会好一些,克服了幻想,企图通过努力实现优秀,加班加点、拼搏、拼命,把自己搞得十分凄惨,最后还是混到温饱线上,感慨下这就是生活,一点都不轻松。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企图从“不优秀”实现到“优秀”的跨越。这就意味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我一旦改变成了,我的潜意识还认识我吗?所以我的潜意识要阻止我自己,继续这个魔咒:我宁愿呆在舒适熟悉的感觉里,也不愿意成为一个好的但陌生的自己。
真实的优秀应该是这样的,至少我搞了心理学后,开始了这样的还算他人眼里优秀的转化:通过自我实现来优秀。玩着玩着就优秀了。其实真正的答案应该是:我相信我本来就是优秀的,根本不需要什么证明优秀。我只是实现了真实的我而已。
事实远非如此。除非我们看到自己对于“不优秀”的糟糕的现状到底有多迷恋和执着,才可能解除这个不优秀,迈向真正的蜕变。否则所有的幻想和努力优秀,都会被潜意识搞成自己很苦逼、挫败以证明自己其实就是不优秀。
如何解除,就要先回到本质的问题上来:我们为什么要优秀?
这个最初的信念根据心理学的推论,要回到我们的原生家庭里来,在你成长的环境里,你妈不断给你暗示“你不优秀”,然后再要求你“优秀”,以完成她好妈妈的自恋的幻觉:通过我的教育,我教育出了优秀的孩子!这个说法很精神分析(有点夸大),但如果你嚼一嚼,的确如此,妈妈们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心理游戏:
当你犯错,她就指责、数落、情绪不好。意思是你是不该犯错的,一次都不能,因为你每当犯一次错,我就不会原谅也不会接纳。你犯错就是不好的,你只有改正了才是好的。
每当你不达到她优秀的标准,她就有“别人家的孩子”之类的理由来折磨你,说怎么回事呀,为什么考不好啊,之类的。当你达到的时候,她就给予“不批评”和“肯定”这两种奖励。总之,只要你没做到10分,无论你做到的是5分,还是-5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叫做:你不值得被爱。
可能1:我不优秀,我还值得被接纳吗?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妈妈的肯定,至少不批评,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人会坚定这样的信念:当我优秀到10分,我肯定会得到全世界的表扬、接纳。这个信念毫无动摇的被坚定着。所以我只要努力的优秀,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爱。
优秀=被爱被接纳。这个信念被绝对化的时候虽然是非理性的,但是根深蒂固。
等等,那,如果不优秀,不好,是否还是被接纳被爱的呢?说好的无条件的被接纳是否是有的呢?
至少人在0-3岁的时候需要经历几年的无条件的接纳,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得到,这个阶段就会卡住,一生想去修补。不优秀就是其中的证
为何你明明渴望优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