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得,追求高效的课堂
我最近阅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和张庆老师的《语文教学应该“倡简”》两篇文章,发现不仅两位前辈所见略同,著名教育专家丁有宽老师的教育思想“一课一得”也与他们不谋而合。
“一课一得”是指“胸有全册,组文着眼,课有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螺旋式上升。虽然我们通过深入钻研文本,会发现它很多教育因素,但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取舍的标准,宏观的来说是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对照年段目标,我们知道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具体的来说是我们设定的整篇课文的目标和课时目标。根据目标决定取舍,有的内容尽管好,但与教学目标不符,要下决心舍去。哲学上讲有舍才有得,语文教学也要学会取舍,要突出重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就第六册语文教学内容而言,文笔优美的课文,那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那就重点体会方法,如《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如《日月潭的传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人物描写传神的,那就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如《微笑着承受一切》《菩萨兵》……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训练落到实处。这样就好像学一套广播体操一样,先学“分解动作”,再走向“连续动作”。积跬步,何愁难致千里?
严把课堂关,追求课堂高效益。我很欣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先学”环节,首先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清楚明确易于检测,其次是自学指导,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明确方法(运用哪种自学方法)、明确要求(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四明确”保证学生适度的紧张感,有目标、有重点、有检测反馈,在自学期间教师不能干扰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后教”环节重在检查点拨。通过检测让学生暴露学习中的困难和错误,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点拨。在这个环节中重视薄弱学生的反馈,强调学生之间的互教,学生自学和讨论会了的问题老师统统不讲,只有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才解答,才点拨,这样才能有效地限制教师的课堂占用时间。每堂课保证给学生不少于10分钟的随堂练习时间,而且随堂练习象像考试一样,严格独立、限时、准确、规范地完成,让教师有机会当堂批改,这就是“当堂训练”。以教学课文《恐龙》为例,本堂课重点让学生解决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来介绍恐龙的?大致的课堂安排如下:
(1)交流合作(10分钟左右)
小组内根据提出的问题交流合作,尝试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同时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其它同学协助解决。
(2)展示提升(10分钟左右)
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班内负责板演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事先走下去参与、倾听,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小组在全班交流。
(3)点拨升华(10分钟左右)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随时总结,或者升华或者拓展,对有疑难问题要随时点拨。
3、当堂训练(10分钟左右)
通过"当堂训练"真正落实"堂堂清"。"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训练习题不要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习题分必做题,
一课一得,追求高效的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