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词解释——地理部
1、 须弥山 :
梵语: Sumeru 。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 (三千个一小世界称
为一小千世界, 三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 三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三千大世
界指的是所有的世界)。
须弥山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
宝构成,高 84000 由旬( 1 由旬可能约 13 公里,即 110 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
腰是四天王天。
根据《长阿含经》的说法,须弥山北为北俱芦洲、东为东胜神洲、西为西牛贺洲、南为南赡
部洲。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阎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须弥山的具体景象:
诸比丘,须弥山半,四万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宫殿 ,, 须弥山上,有三十三天诸宫殿,
帝释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诸天宫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诸天
宫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乐诸天宫殿住。其化乐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
宫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诸 天宫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间,
有魔波旬诸宫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净天。倍遍净上,有广果天。倍
广果上,有不麤天。广果天 上,不麤天下,其间别有诸天宫住,名为无想众生所居。倍不
麤上有不恼天。倍不恼上,有善见天。倍善见上,有善现天。倍善现上,则是阿迦尼吒诸天
宫殿 ,, 阿 迦尼吒上,更有诸有,名无边虚空处天、无边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
想处天 ,, .此等尽名诸天住处 ,, 如是之处, 如是界分, 众生所住, 若来若去, 若生 若灭,
边际所极,是世界中,诸众生辈,有生老死堕在 ,,
2、阎浮提:
此洲为须弥山四大洲之南洲,故又称南阎浮提(梵 Daks!in!a -jambu-dvi^pa )、南阎浮洲、
南赡部洲。
长阿含卷十八阎浮提洲品载,其土南狭北广, 纵广七千由旬, 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达池
之东有恒伽(殑伽)河,从牛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
南有新头(信度)河,从狮子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西有婆叉(缚刍)河,从马之口
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
北有斯陀(徙多)河,从象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又大楼炭经卷一、起世经卷一、起
世因本经卷一等之说亦同。
俱舍论卷十一载,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
凡上所述,可知阎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世界。
3、王舍城:
王舍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使王舍城闻名于世的竹林精舍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的地
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城壁像中国的万里长城,外壁厚约 5 米,总长 40 千米,
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石造城壁。
4、灵鹫山
耆阇崛山( qi she ku )位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之东北侧,是著名的佛陀说法之地,
山名由来于山的形状。
5、佛教四大圣地
( 1)蓝毗尼园:
古印度之佛教遗址。 为释尊之诞生地。 蓝毗尼, 意译花果等胜妙事具足、 乐胜圆光、 解脱处、
可爱、花香、断、灭、盐,音译又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论民、临儿。此园位于今尼
泊尔境内、靠近印度边境不远处,是善觉王为其夫人蓝毗尼建造的花园。
( 2)菩提伽耶 :
梵名 Buddha -ga
佛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