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大事记编写经验与体会
编写党史大事记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室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先后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1949—2009)》、《中(1921—2011)》和《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在编写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根据领导指示,现将《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编写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为大事记编写工作提供借鉴。
一、“撒网、平衡、对照、提炼、延伸、准确、适度、统一、精炼、格式”10词要领,是编写大事记的基本原则
近年在大事记编写过程中,我室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比如“撒网、平衡、对照、提炼、延伸、准确、适度、统一、精炼、格式”10词就是其中的代表。所谓撒网,就是涉及面要广,覆盖面要大,要“捞大鱼”(记录重要事件);平衡,就是事件平衡、部门平衡、领域平衡、人物平衡、年份平衡、会议平衡、内外平衡等;对照就是要前后一致,与以前编写内容要一致;所谓提炼,要提取主要内容;延伸,注意讲清楚事件来龙去脉,纪事本末;准确,时间、事件、用词要准,表述正确;适度,主要是内容多少、文字繁简等;统一,格式、用词、简称、全称、职务等统一;精炼,字斟句酌,辞章考究,言简意赅;格式,格式正确,体例统一。这些经验非常重要、非常宝贵,在这次编写《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执行,也进一步得到印证、丰富和发展。
二、注重日常研究与积累,是开展大事记编写工作的基础
除上述经验之外,此次编写《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又收获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之一,就是要高度重视日常的研究与积累。《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所记的大事是刚刚发生的大事,甚至是仍在继续发展的大事。如果没有平时的研究与积累,很难将这些大事从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中归纳整理出来,并准确表达好。大事记篇幅虽然不大,但含金量却很高。
以此次大事记“2008年1月14日—16日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举行”条目为例,在这次全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多、涉及面广。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要加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故此,本条大事记没有大段抄写胡锦涛的讲话,而是重点摘录“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这句话。
再如2012年7月23日—24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举行”条目,在这次研讨班上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定调,每个部分都很重要。但是如果全部摘录,篇幅过长,也不符合大事记编写规范。最后,此条目只用不到300字的篇幅就准确表达了此次讲话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这些都说明编写大事记日常的研究与积累很重要。
三、掌握新知识,是编写新时期大事记必须做的基本功夫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事件涉及的领域专业性很强。编写大事记,要求编写者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关于海洋经济试点,现阶段采取的是3+2模式,即山东、广东、浙江的试点由国务院下文,属于“3”;而福建、天津由发改委同意,属于“2”。由于大事记侧重反映国家层面的内容,因此这次只选取了山东、广东、浙江的试点,记为“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此后,又先后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不过,在大
党史大事记编写经验与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