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专题学术演讲会
应能源学院张金川教授邀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胡钦红教授将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题目:Nanopore Connectivity and Macro-scale Fluid Migration in Shales(页岩的纳米孔隙连通性和宏观的流体运移)
地点:地大国际会议中心一层多功能厅
时间:2014年6月5日14:30-17:30
胡钦红教授领衔主讲页岩气专题报告会
主讲
时间
演讲内容
主持
张金川
胡钦红教授
14:30-16:30
页岩气热点问题精彩讲解
页岩气资源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页岩气研究基地开放系列活动
演讲
何伟
16:30-16:40
湘西北页岩含气性
谢忱
16:40-16:50
黔西北页岩含气结构
李婉君
16:50-17:00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三种模式
任珠琳
17:00-17:10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可采系数
陈永昌
17:10-17:20
中原油田页岩可动油
杨超
17:20-17:30
评价贵州页岩气
主讲内容简介:美国页岩油气的经济性开采,改变了世界的能源格局。但页岩油气开采者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是,新钻井的相对较高的费用以及其生产率快速的下降。水力压裂后页岩中天然气和油的总采收率仅为12%-30%及5%-10%。在石油工业中,人们对于页岩中的油气回收和产量递减机理仍然知之甚少。岩石中流体的流动和化学运移是受其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曲折度影响的。这些参数是孔隙结构的宏观表现,孔隙结构包括了几何学(例如孔径分布)和拓扑学(例如孔隙连通性)。我们采用实验(主要)和渗滤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巴奈特(t)页岩中裂隙基岩作用对天然气收集的影响。从抽真空、伍德合金高压注入、和扩散实验,以及之后的微米尺度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获得的示踪元素分布图中,我们的结果首次表明,巴奈特页岩中的纳米孔隙连通性不好,仅为边界可达的孔隙连通空间只有几个毫米,从而导致油气生产率快速的下降。
胡钦红教授简介:胡钦红教授于199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水文地质学博士学位,1997-2000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终身副教授, 以及湖北省“百人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聘教授。历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助理研究员、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劳伦斯利物莫国家实验室科学家。研究邻域涉及裂隙基岩相互作用,致密岩体中水-气运移行为,页岩中油气储藏和开采及其环境问题等。其团队在2013年发表的三篇关于页岩气开采的评论文章相继被Sc
页岩气专题学术演讲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