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
秦始皇
秦始皇陵
兵马俑
秦始皇从登基就开始修建陵墓,72万人动工修了8年还没有修完。这么大的陵墓总需要人来陪葬,相传,陪葬的除了妃子3000人以外,始皇还准备选3000对童男童女陪葬,可是,有大臣反对这样做,劝谏始皇。秦始皇就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大臣说可以把士兵和将军的样子刻在一些陶俑上,烧制成后代替活人陪葬。这样既有人陪葬,又可以不用童男童女下葬,并且更安全。始皇答应了,于是才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关于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l 500米处。昔日,这里是一片坟地,当地农民在掘墓时曾发现有像人一样的东西。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的过洞中。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
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秦始皇陵土陵冢高43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都城的皇城和宫城。内城略呈方形,周长3890米,除北面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四面各开一门。陵家位置在陵园南部。
秦俑的面容
秦俑的制作
秦俑的阵势
一号坑:主力阵容,1979年开放,规模最大。佣坑呈东西向长方形,长210米,宽62米,,面积14260平方米。,形成南北面阔9间,周围绕以回廊的格局。现发掘已出土陶佣1000余尊,战车8辆,陶马32匹,各种青铜器近万件。根据出土兵佣的排列密度估计一号坑共埋葬兵马俑6000余件。凭栏俯视,东端3列步兵佣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佣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
秦俑的阵势
二号坑:1976年发现,位于一号坑北侧约20米处,是秦佣坑中的精华,二号坑的发现揭开了古代军阵之迷。整个平面呈曲尺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84米,深约5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即东边突出部分由持弓驽的跪式和立式驽兵佣组成;第二单元即佣坑南半部由驷马战车组成车兵方阵;第三单元即佣坑中部车徒结合,由车、步、骑兵佣混合编制组成长方阵;第四单元即佣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的长方阵。四个方阵有机组合,由战车、骑兵、驽兵混合编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严整有序,无懈可击。
三号坑:统帅三军,1976年发现,1987年开放,规模最小,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约120米,三个坑呈“品”字状排列。,,平面结构“凹”字状,,面积524平方米,%,%。
秦始皇陵兵马俑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