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心亭看雪》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湖心亭看雪》赏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行为的艺术家,屈原吟楚辞投汨罗,太史公披腐刑著史记,姜太公钓鱼,严子陵避官,阮籍放歌,李白纵酒,陶潜归隐……他们的行为不仅是标榜一份清高更是力践一种拔俗。
张岱,晚明才子,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早年品艺读书,寄情山水,悠游卒岁。年至五十,身经离乱,抗清不得遂避迹山居。其散文小品描叙山光水色,民风民俗,抒写真情真性,展现了他丰美的内心世界。他的一生与他的作品可以说都是晚明思想解放人性回归的艺术实践。朱光潜将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的人;另一种则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的人。他称后者是俗人,前者是艺术家。而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称自己“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蛮童,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以此看来,张岱完全可以算作一个生活的艺术家,行为的艺术家。《湖心亭看雪》便是他对自己一场行为艺术的真实再现。此文堪称张岱小品文的代表作,他以独特的审美情趣构筑了独特的审美意境,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在苍茫如太虚之初的雪景中完成了他与自己与自然与社会的三次心灵对话。
在孤独中与自己对话。传统文学中不乏文人墨客赏雪咏雪的风雅韵事,但惟有张岱与众不同。他偏偏选择了最寒冷的时间,“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其时“湖上人鸟声俱绝”一片凄清孤寂。这还不算,他又刻意“独往湖心亭看雪”。邀友同行当非难事,然而他偏要“独”行,而且赏雪的地点定在“湖心亭”,这无异于将自己放逐于孤独之中。或许他正是想借这种苍茫寂寥的天地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一个完整的空间,来释放自己的孤怀雅兴。显然,这已不仅是赏雪,他的行为已成为一种极致,超越于尘世,标高于现实,成为一种行为之艺术。于是我们在他简洁的叙事中,仿佛看到一个背影在茫茫的黑暗中在无边的雪地里踽踽独行。或许惟有孤独才能给心灵以充分的自由,但他究竟在和自己做怎样的对话呢?
在空灵中与自然对话。《湖心亭看雪》历来倍受推崇的是对雪景的这段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大胆重复,一气呵成,自上而下,绘出“雾凇沆砀”
的迷蒙全景,画面开阔,意境旷远。再点以长堤、圆亭、扁舟,疏落有致,丰而不满,构筑了散淡空灵的意境。恰如元人倪赞的写意山水画,不着一字粉黛,简洁清淡,素净脱俗。这段文字全用白描,与画面意境相符,皆以简为美,以虚为美。留白处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而张岱不仅是这幅画的欣赏者,更是这幅画的创作者:他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这种美,更以发现美的行为创造了这种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假如没有人的参与,自然界的美就等于不存在。人,是这幅画卷中最重要的一笔,人的活动为这幅画卷注入了灵性,赋予它艺术的生命。而置身其间,天地之苍茫,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又必然触动敏感者的灵魂,引发他的思考。叔本华说:“美丽的风景可以帮助我们过滤和净化我们的思想。”无怪乎子临川上会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作为这“两三粒”中的一“粒”,张岱在一片空灵中走进了与自然的对话。
在淡定中与社会对话。初读此文有许多人对文章的第二段不甚理解,其实,这一部分正是此文的重点,

《湖心亭看雪》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