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之廉
逸夫小学:于秀娟
一、导入: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它是我们的大成至圣
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称人生八德, 人生八德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这些传统美德代代言传身教, 流传至今。 在今天的国学大学堂中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之廉。板书。
廉洁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清廉之人流芳千古,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
所歌颂。廉洁就如同莲藕, 虽置身于淤泥, 却能出淤泥而不染, 开出圣洁的莲花。
二、讲解“廉”
“
1、 廉”的本意是指器物的梭角和堂前的边角, 因为有梭角, 所以不易触犯,
有边角,则方正不斜。 “廉”用于人则指正直,不贪暴,廉洁。有廉洁的人,无
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2、中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即开始倡廉。 西周时, 周王把廉洁作为考察奖惩官吏
的重要项目;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廉政建设成为考核官吏职守的重要标准; 到了
明清两代, 英明的君主更是煞费苦心地给众官吏们树立清官典型, 做到“ 廉以立
志,廉以律己”。 中国历代的很多仁人志士正是以清廉为节操, 在历史舞台上留
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被后人歌颂为清官廉吏。 “晏婴尚俭拒新车”“吴隐之笑饮
贪泉”“狄仁杰廉明断案”“于成龙骑驴赴任” ,, 这些都是清正廉洁的率先垂范
的典型。
“廉“是历代思想家政治思想的主张,如墨子主张;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 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 )庄子主张“人犯其难,我享其利,
非廉也。”管仲主张“智以招请,廉以摽人。 :
那么儒家大师孔子是怎样说廉的呢?
介绍孔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从
三十岁开始授徒讲学,直到晚年,从未停止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复兴周礼,培
养德行,陶冶性情,以便成为君子,担负起济世的重任。同时,孔子也将廉政的
思想教化给弟子。 孔子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 这些人同样继承了孔子的廉政思
想。
(一)孔子说廉之一:政者,正也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 )意谓做官,就是首先
端正自己,你自己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
他认为国家的管理者行得端、做得正,人民就有了方向, 也跟着正道直行。如果管理者
心术不正、 行事不正,百姓怎么能遵守秩序和法律,怎么能正道直行?身正不怕影子斜。身
正,心里没鬼,说话办事方显浩然之气,自然有人愿意服从。不正,心里总是有鬼,说话办
事老让人觉得贼头贼脑,岂能让人心服口服?
(二) 孔子说廉: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
子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子路》)
(意思是不要图快, 不要贪占小利益。 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贪占小利则办不成
大事。)
孔子曾告诫为官者: “好见小利,妨于政。 ”他认为:“隐小物以害大物者,
灾必及身矣。”意谓关心小事以致损害大事,灾祸就必定降临到他身上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正是因为利益有如此大的诱惑, 孔子才告诫我们不可因利而误入歧途。
俗话说“吃亏者常在,能忍者自安。 ” “记住,永远不要贪占
中华传统美德之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