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思想史》心得体会
对于一个理科生的我来说,写作可能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也许是因为对于文学投入时间较少,自己学得过于肤浅,文笔不够华丽,形象。但我自己有我很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对于《中国思想史》认识无论是原来还是现在都不够深刻。我回忆了一下,听的最认真、最多的也许就是高中、大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讲的,尤其是一些代表作,如:《论语》、《孟子》、《史记》、《呐喊》……等等。其次就是在政治、民族教育、法律等课堂讲的内容,还有一些是课外书,如我喜欢读的《博弈论》、《金庸》、《企业经营策略与分析》及我看后似懂非懂的《中庸》等等。以下,我就结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谈几点学习《中国思想史》这门课后的体会。
做人要有思想
中华思想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是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儒、道、墨、法等学派文化,百川归海,相互触摄,绵延至今的历史产物。他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及以后兴衰迭变的历史选择,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思想文化主流,再同佛教思想交融涵化而构成儒道佛三教合流的中华思想文化。而我们在这样一个重伦理、政治思想,重辩证思维和“天人合一”思维模式文化背景下成长,我能得到什么?
我又该做些什么?人不是生来就有思想的。思想是通过勤奋的学习和思考得来的。我不否认其中存在天赋,某些人生来就是比其他人更有思想。但是,方法论也很重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自己的观点。比如2009年我刚毕业硬在家人的要求下服从了他们的安排,去了市级事业单位。但对于那些在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就业很难的毕业学生,这或许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我这辈子靠父母,我下辈子靠谁?我又怎能保证给我孩子像父母给我这样的生活,我又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我觉得这就给我未来教育孩子留下问题埋下了伏笔。和我老爸老妈谈了自己想法并得到他们的用意后,我辞职后独自去了广州,因为我想找回自己在社会生存的方法、学会独立、强大、交流。我选择广州是因为它属于前期开放的城市,它附有港澳台文化,我想哪里有我想了解和需要的东西,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的,而不是错与对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有思想”。我们不在是小孩子,我们成年了。我们要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最终目的都应是对国家有意义的。所以做什么都应三思。就从身边谈起,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学校勤务人员辛勤工作的身影,每天早上他们最早起来工作的,每晚他们是最晚离开教室的。我们的收获本上少不了他们的付出。作为大学生,是要有大局意
识的。从自身做起,不要随便在宿舍吸烟,用电脑声音不要大,打电话声音小点。多做有意义的事,为校园多添加一份人文风景。做事时多想想他人的感受,会极大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为我觉得人活着是为了活人。活人的“人”字更多的应该是代表别人,不然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一线城市、喜欢热闹场合,喜欢交朋友。作为大学生,是要不断学习进步的。在大学,是学术性学习。我们应该以学习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更加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树立科学精神。所以我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坚定的成才方向。,坚定的崇高信念。、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学习中国思想史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