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潜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全文
注意:
1、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读准下列字音:
豁然开朗 huò
屋舍俨然 yǎn
阡陌交通 qiān
黄发垂髫 tiáo
便要还家 yāo
刘子骥 jì
诣太守 yì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再根据自己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这篇文章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18.桃花源记(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