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学常规管理条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章可循,使教学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条例总要求是:备课从细,上课崇活,作业求精,辅导务实,考核树正,教改创新。
一、备课
(一)文化课的备课
备课要做到“五有六备”,即要求教师脑中有“纲”,胸中有“本”,心中有“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目中有“人”(了解学生实际),手中有“法”(要因课因班制宜,设计教法、学法)。在此基础上要求依纲据本,构建课堂结构,做到备目标、备教具(包括课件)、备教法、备活动、备板书、备作业。
备课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和了解学生等方面,备课从细。
l、制定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是把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作全面安排,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一般按班级分科制定,要求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制定计划之前,必须认真学习大纲和教材,把握大纲精神和学期教学要求,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全册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各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列出知识网络,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基本情况分析;
②学期教学总要求(目标);
③任课、每周及总课时情况;
④教学具体措施;
⑤授课计划。
2、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是评估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每位任课老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掌握教学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找准难点,并有的放“矢”,让学生化难为易。对教材的取舍要上报教研组和教务处
3、编写教案。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在正确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不得上无准备之课和无教案之课,不得抄袭。
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①课题或教学内容;
②教学目标要求;
③教学重点、难点;
④教学方法、课时安排;
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⑥作业设计;
⑦提倡写教学后感。
4、了解学生。
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温故知新,防止和克服分化,培优转差促中。
5、教案要分课时编写。
要求每课时都有一个教案并写2个以上(含2个)页码(专业课可两个连写页码)。坚持提前备课,保证一定数量的储备教案。
6、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
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要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取“联”、“析”、“化”的态度。即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不得将网上的教案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已的教案,严禁课件代替教案。
7、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修改。做到“教老课,有新意”,不可陈案再现。
8、备为教,教后感。
9、实课也必须有教案(要有专门备实验课的教案本)
10、电子备课的要求上课前将教案打出来。
注意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写好课堂教学后感,如教案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有何改进意见,出现问题如何处理及教学效果等等。教学后感为教务处检查教案必检项目。
二、

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mm958758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1-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