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是影响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发病严重的在一个发病季节就会导致毁园,有些通过各种措施渡过发病季节的,也会导致树体营养缺失、生长不良、产出降低。在下一个发病季节还极易受到溃疡病的侵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要管理不良、具备菌源、株体免疫力低下,极易步入溃疡病越来越重,直至毁园的状态。
一、发病症状
早春气温回升,猕猴桃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通过枝干韧皮部和木质部往枝叶方向输送,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差,流经已有伤口或皮层薄脆的部位产生树液流出现象。该部位已被溃疡病病菌侵染的流出的是白浓水或红水;未被病菌侵染的流出的是清水,几天内病菌侵染后流出浓水。
随着气温的回升,树体生长逐渐加快,细菌活力逐渐降低直至休眠。染病重的树体因溃疡导致树体营养的流失,而产生侧枝生长不良或枯死及整株生长不良或枯死的现象;染病轻的也就是树体养分流失较少的,在根系供应养分正常和叶片创造养分回流的情况下,树体伤口处养分充足,伤口逐渐愈合、自身免疫力增强,病原活力低、溃疡病症消失。但溃疡病因、病根仍在,在此后菌源不除、生长不良(树皮薄脆、有伤口易裂皮)的情况下,只要具备发病条件便会再次发作。
如上所述,危害重的当季出现枝干变黑、整株枯死或侧枝枯死的现象;危害轻的当季出现枝干变黑(轻于枯死)、叶片生长不良、勉强开花坐果的达不到优质果和商品果的要求。
二、发病原因
1、溃疡病菌源的存在:细菌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和较长的潜育期。在现有的防治条件下,一般难以做到彻底地杀灭。在连片种植,一园一户的情况管理下,难以做到杜绝外部菌源的传染。
猕猴桃的生物学特征,猕猴桃特别是经过改良的高品质高产值猕猴桃品
种具有生殖生长能力强、营养生长能力弱的特征。通俗地说就是把它吸收创造的养分相对较多的用于开花坐果,而相对较少用于自身营养复壮,春季普遍存在树皮薄脆,颜色不青、不绿,发黑的现象。当然出于种植利益的需要,挂果过多,负荷过大,也是形成树势衰弱的重大原因。
用肥不当、偏施N肥,P、K肥及其它中微量元素肥料、特别是有机肥
使用量不够。N肥使用过多、营养不平衡的后果是枝梢徒长、节间变长,当年消耗大量养分用于营养生长,来年没有花芽,冬季剪除大量枝条,养分同时丢失,生长旺盛季节看树头枝繁叶茂,来年春天看树体树干弱、树皮脆。有机质的缺失导致土壤板结,树体吸收营养能力降低,树势衰弱易于被各种病害侵染。在病害防治实践中,有的人讲实际用N肥的含量也不高,也用过有机肥。应科学施肥,视猕猴桃品种及是否挂果等因素决定的实际需要来合理配肥。在枝干病害防治过程中,樱桃、桃树流胶,核桃、猕猴桃溃疡,甜橙树脂、流胶等病害,凡是品种优良、品质好、产值高的往往都存在有机肥、P、K肥及中微量元素使用不足的现象,因为大多种植户的误区是以种其它作物或同类作物中的低品质品种为标准或近似标准,而不是按不同品种的差异去配肥。
用药不当造成病害或药害,导致树体衰弱,如使用除草剂会伤害树干的
基部,影响树体生长或直接导致伤口诱发溃疡病。如防治真菌性病害用药不当或防治不利,造成早期落叶、树势转弱,来年春季易于被溃疡病危害。
排涝不当造成沤根,重的直接死树,轻的导致树势衰弱,易于被
病菌侵害。
三、防治思路
总的防治思路是复壮与杀菌并举,早治早防,综合管理。
复壮是指为作物提供平衡并充足的营养,在确保生殖生长的前提下,满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