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各部门人员迅速到岗。统一领导抉择,采取“转”、“救”、“传”、“安”等措施进行抢险救灾和自救、互救。1.“转”,即应急转移应急转移,是指当危机已经来临时,为减少人员伤亡,将生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师生员工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的一种应急措施。应急转移与预警期间的避灾疏散一样,都是在师生员工生命受到威胁时,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而将师生员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应急转移与预警期间的避灾疏散不同,避灾疏散是危机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属于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危机已经发生后的应急转移则属于应急处置措施,可以以较小代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应急转移学要科学进行,应注意以下事项:(1)及时决策学校负责人应该基于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把握时机,及时决策,不能因为怕担责任,延迟决策,当然也不能草率决策,需要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否则,事到临头难免造成决策失误,贻误应急转移的时机。(2)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员工一般都会惊慌失措,处于恐慌状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有危机发生后首先应稳定师生员工的情绪,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实施应急转移,而不能无秩序、无组织地四处逃散。(3)选定恰当的转移路线、转移地点学校应该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地点。(4)争取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支持学校在当地人民政府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环境保护等行政执行机构的协调工作,共同协助学校实施应急转移。2.“救”,即紧急抢救突发事件引发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具有突发性,有时来不及进行应急转移,导致师生员工被困惑伤亡,在此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该争分夺秒地组织紧急自救,并协助当地政府组织有关准也救援组织进行紧急抢救,减少伤亡和损失。不管是紧急自救,还是专业救援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坚持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组织紧急自救应该了解现场是否有人员伤亡,如果有,应尽力及时救治,组织紧急救援应迅速了解现场是不是有人员伤亡或被困,如果有,应尽全力组织救人,杜绝因指挥不力、施救不力,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紧急救援或自救时,绝对不能组织未成年学生对校园财产进行抢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2)有组织、有分工地进行紧急救援“临危不乱”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危及之时,如果惊慌失措,无组织进行抢救,就很可能造成人员的更大伤亡。因此,不管是紧急自救,还是紧急救援都应该有组织地进行。同时,紧急抢救还需要按照分工进行,一般来说,对人员和财产的抢救,主要由军队、武警和一般救援组织来承担;对伤员的救治,主要由医护人员进行;道路、设施、线路等的抢修,应该由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进行;等等。(3)针对不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救助方式“有的放矢”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根本,在紧急抢救中,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3.“传”,即灾情传送突发事件引发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了解事件发生情况和受损情况。情况不明常常会延误救援,导致人员不必要的伤亡。突发公共事件案发生后,发生地的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获取第一手资料,按照紧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上报,供领导及时决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