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教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设计背景
生活习惯是指学生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如有没有按时刷牙洗脸,有没有乱扔果皮纸屑,有没有按要求就寝,在就餐时是否珍惜粮食等等。而初一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很差,相应的用了很多时间在这上面,而不是学习上,鉴于这一点,我们班举行了这一次主题班会。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并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自我分析。
2能力目标:掌握改进不良生活行为的方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优美干净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行自我的生活自理情况的自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自我分析。
四、教学过程
:在学校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非常不好的个人行为现象,如每天喜欢在公共场所扔垃圾,用完的纸巾随手就丢在地上或丢往窗外,课上大声讲话,在食堂就餐时,不珍惜粮食,乱倒饭菜等等这些现象络绎不绝,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发展重大。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校园内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
(1)随处乱抛垃圾倒污水
(2)随地吐痰擤鼻涕
(3)饭前便后懒洗手
(4)不勤洗澡和不常换衣
(5)不珍惜粮食
(6)大声喧哗、干扰他人
(7)上下楼梯不按秩序,相互推拉
(8)不主动排队
(9)不用文明礼貌用语
(10)未经允许进入他人寝室,未经允许乱拿别人东西
(1)言语要文明,见面问声好。友善共相处热情礼相待。
“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应常挂嘴边,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别人起不文明的绰号。文明礼貌的言语往往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缓和矛盾,增进团结。走在楼梯、校道上,遇到自己的同学、老师等都应主动问声好,让一声问候温暖彼此的心窝。对同学、老师、父母、亲人态度要友善、真诚、守时守信,不弄虚作假;对来宾、客人热诚相待,回答询问大方得体、知无不言、不卑不亢。
(2)衣着应端庄,仪态要规范。
作为学生,应该有学生的衣着、仪表。不穿奇装异服,不穿拖鞋,不戴首饰,不化妆,,不剃光头或留古怪发型,男同学不留长发,女同学不披头散发。
(3)领物取物,主动排队,相互礼让,井然有序。
领取物品,饭堂打饭,水房打水,应主动排队,不插队,不推撞,不起哄,相互礼让,井然有序才能提高效率。
(4)他人宿舍,非请莫进;他人财物,未准莫取。
别班的教室、宿舍、老师的办公室乃至器材仪器室、实验室等地,需进入时应先征得老师同意;当这些场所没有人时,非特殊批准,不要进入。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他人的财物、日记、作文等,应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不随意拿用,翻阅。
(5)走道楼梯,人来人往,你谦我让,主动留道
校道、走廊、楼梯是公共通道,要相互谦让,主动留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会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