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原则,儿科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的定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急诊绿色通道八大病种,急诊绿色通道标识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
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分类如下:
(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伤。
(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种昏迷。
(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
(一)院前急救
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询问病员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立刻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抢救预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3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要时转总医院院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
“120”患者转接流程:
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置情况、目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应立即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主管院长,动员全院力量抢救,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医院指挥和安排。
(1)接诊护士负责5分钟内完成患者体位摆放、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急诊抢救病历。
(2)接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下达抢救医嘱、会诊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医嘱等。抢救患者生命时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3)必要时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到急诊科急会诊(接电话后院内10分钟、院外2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
(三)急诊绿色通道与病房、基层医疗机构转接流程
,接诊医师应汇报急诊科主任,按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顺序收治到相关专科,如有异议,由急诊科主任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后决定收治科室,收住困难时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
,医院协调仍无法处理时,仍需收入院治疗的患者,或应患者本人要求转其他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时,转接流程:急诊科电话联系其他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告知病情,交待需准备事项→携带必要物品,将患者送到基层医疗机构→双方交接患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目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四、急诊绿色通道相关科室职责、配合流程
(一)急诊科
“120”、各基层医疗机构、各级医院联系患者接诊、转诊事宜。
、接诊。
。
、急诊付费相关手续。
,完善必要检查项目。
。
、总值班。
,决定患者下一步去向。
、药房、相关医技科室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服务。
,保持相关记录。
、重症医学科、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完善医疗文书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
。
、转入标准,与急诊科、手术室、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除做好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外,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负责请相关专科会诊,落实会诊医嘱。
、医患沟通工作。
(三)手术室
,保障麻醉安全。
、重症医学科、各相关临床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四)导管室
。
,做出专科意见。
、重症医学科、临床各相关科室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