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气与不生气作文评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文训练《生气与不生气》讲评学案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②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材料一的内涵观点——你应该生气;材料二的内涵观点——你不应该生气。
两则材料的内容都是从原因的角度证实内涵观点的,即论证你为什么应该生气或你为什么不应该生气。
材料一引用了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的三句话。三句话的含义:第一句,你应该生气,因为生气是你在法治社会行使自己的权利的表现;第三句,你应该生气,生气是你有种、有良心的体现;第二句,如果你不生气,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自己和后代成为牺牲者、受害人)。第一、三句,从正面论证你应该生气,第二句从反面论证你应该生气。
材料二引用了2012网络经典语句,指出生气的不良结果——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从反面论证你不应该生气。
综合以上分析,两则材料内涵相互对立,各有道理,但不全正确,所以两则材料的内涵类型属于相对型,最佳立意应当是互补的。第二则材料实际上是第一则材料的延伸与拓展。为什么中国人不敢生气呢?正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由于受到不同的教育和社会影响,当自己遭遇不公平时,总是世俗地认为“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面前,都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最终成麻木,最终失去了血性,失去了骨气。
(怎么办:即我如何立意?)
(1)立意指引: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立论:中国人,应该要生气。中国人,最好不要随便生气。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
据此,可确定如下立意:
①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正)。众所周知,当今一些中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自私、懦弱与不敢抗争。如面对钓鱼岛事情,“表叔”事件,“小悦悦”事件,黑心食物等,中国人要敢于生气,敢于反抗。
②中国人,不要随便生气(反)。这是从第二则材料引发出来的观点,即在个人情绪控制方面,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生气,影响自己于他人的和睦相处,这种审题是符合题意的,但在立意上就不够高雅。
③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折中)。面对社会上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要敢于生气;当中国遭到列强侵犯时,中国人要敢于反抗。不过,如果面对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我们要顾全大局,不要轻易生气,要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中国人,该生气时就生气。
(三)正确拟题。
①《中国人,要学会生气》
②《中国人,要敢于生气,要敢于反抗》
③《生气,表明了我们态度与愤慨》
④《生气,是强者的表现》
⑤《中国人,该生气时要生气》
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⑦《忍声吞气,并非弱者》
⑧《宽容与生气》
【优秀作文】
揽一缕槐香
高三15班潘晓倩
我的书里

生气与不生气作文评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8-11-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