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大石镇第二中学刘胜祥
论证方式有两种,一是立论,二是驳论。
立论:是对某种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驳论:是对某种事件或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批驳片面、错误、甚至反动的观点和主张。
驳论文知识
驳论的方法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浙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自嘲
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检查预习
慨叹
玄虚
渺茫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xuán
kǎi
kuāng
有所感触而叹息。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哄骗。
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搽 省悟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
作者写作思路
结论
得出
结论
1、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是:
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1、树立靶子
“总”表明时间之长,频率之高,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表明专注于此,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三个副词“总”、“只”、“一味”分别有何表达效果?
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先确认敌论据的真实性,但这真实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欲擒故纵,先“抬”后“贬”,为后文的驳论证奠定基础。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