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步骤及方法
操作前
环境准备:相对暗室
仪器准备:基础归零,包括:光刀长度调为8或9,宽度为0,目镜焦度调为0,松开锁轮,放大倍率调至低倍。
检查者准备:穿白大褂或工作服,清洗双手。
被检者准备:了解病史,可先行一般眼科检查。
操作步骤
1. 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坐椅高低及位置,使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处于舒适位置。被检查者摘除框架眼镜,检查者指导被检查者将额头和下颌分别放在额靠和下颌托上面,并调整好高度,使被检者外眦高度位于眼位线水平。
,检查时嘱注视指示灯或直视显微镜。
,开启照明系统,调整各部件,使裂隙灯与显微镜成30°~50°,灯光从颞侧射入。利用被检者的睫毛或鼻梁作为对焦目标,调整好焦距,然后调整双目显微镜,使其间距与检查者瞳距相一致。
。对于规范操作而言,需从前到后一次检查被检查者的眼部情况。首先将光刀宽度调为最宽,观察睫毛情况,让患者睁开眼睛,直视正前方,检查角膜结膜大致情况;然后调节光刀宽度细微观察角膜、虹膜、前房、晶状体及前1/3晶状体等的情况。
操作后
整理及清洁用物,及时关闭电源,物归原处。检查者需用消毒液或洗手液洗手;如检查仪器发现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维修,以确保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
1)检查前不可用眼膏涂眼。2)检查时禁忌强光炫眼。3)1次观察时间不宜太长。4)如被检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可滴少量眼部表面麻醉药。5)询问被检者检查时有无不适,如有不适及时处理。耐心解答被检者的疑惑。
常用检查方法
弥散照明法:是裂隙灯常用的检查方法,照明光源斜向投射,投射观察角45°(30°~50°),光源加覆磨砂滤光片,并充分开大裂隙,使眼表处于一种弥散照明状态。用高亮度、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此法常用于眼前段的快速初步检查,包括眼睑、结膜、泪膜、角膜、巩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是检查角膜大体水肿的最好方法,将宽光束对在角膜周边,使角膜水肿面在角膜中央呈现灰色。如发现病变再改用其他方法检查。同时也可用于软性角膜接触镜、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配适评估。这一方法主要是检查眼部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以判断病变。
直接照射法:此法为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之基础。其基本特点是裂隙灯和显微镜的焦点重合。光源从左侧或右侧成40°~65°投射到角膜组织上,将裂隙调到很细的宽度形成“光刀”,将显微镜的焦点投射到被检查组织上从而对组织进行细微地观察。用中至高倍亮度、中至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光线的焦点与眼睛接触后,其光学效果取决于被光线通过的组织的透明度。如光线焦点落于不透明的组织上,如巩膜和虹膜时,则因大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被分散和吸收,而得到光亮而整齐的照射区。但如果焦点光线通过一透明而分散光线的间质如角膜和晶状体时,则形成以乳白色的光学平行六面体。其所以如此,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在弥散光线下虽然是透明的,但系由复杂的细胞组成,仍属于不均匀的介质。当光线透过时,由于组织内部的结构,可使光线发生反射、屈折和分散,终至在角膜或晶状体上形成乳白色的光学平行六面体。
宽光照射:如将裂隙放宽至1mm(即为宽度之半),称为宽光照射,以便检查以前用弥散光线照射法用低倍镜所见的病变,或发现以前所未见到的病
裂隙灯的操作步骤及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