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3、学会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感情,做到融情于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构思:以禅宗“三境界”之第一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和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来概括景物描写的两重境界,即真实客观的再现景物和渗透主观情意的传神绘形,既恰切又生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程
造物的神奇在于孕育万物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山,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同样是花,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你也许曾无数次为之驻足留连,却遗憾不能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将它们尽情抒写。那么,就随老师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一丘一壑也风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二) 写作指要
一、感知有特征的景物:
过渡语:何谓特征?1、特征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区别的地方。那么,景物的特征包含哪些因素呢?2、归纳景物特征。
出示课件:春雨秋雨的诗句以及江南水乡乌镇:临街枕水,粉墙黛瓦。
同学们得出上述结论,所依据的就是景物的地域、时令特征,加上物种的差别,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景物本身的特征,是景物描写首先要抓住的对象。
另外,景物还具有感情特征。这是因为景物因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而异。同样的景物,在不同人眼里,会有不同的反映。即使在同一个人眼里,心情不同,反映也截然不同。
二、写法指导:
过渡语:如何才能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上述特征呢?如何才能让你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呢?老师将景物描写分为两重境界,现在就让我们我们通过学习,逐步登上这两重境界。
1、第一重境界: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解说:这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将客观景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如果做到这一点,景物本身的特征就自然显现。
归纳实施办法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境界呢?
出示课件
曲曲折折的荷塘叶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的对荷花荷叶的描写。读后觉得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创造了一种素淡、静谧、朦胧的意境。我们感到旁边观察的人内心有一丝迷茫、困惑、淡淡的喜悦。写景优美,景物中又有作者的感情,写得好。怎么好的呢?
我们看作者抓住描写对象绘其形,摹其色,写出了味道和动态:
绘形的:“曲曲折折的荷塘叶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绘色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有些人写到这儿就不再写了,而作者又写了它的香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亲近自然教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