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中语文必修四:5 《定风波》 课件.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定风波
苏轼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本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三年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②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
你认为上阕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请找出来和同学们品味。
畅所欲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欣赏词的上片
“莫听”表明自己的态度:
从容处之,悠闲自若。
“穿”和“打”都是很有力
度的,极言雨急雨大。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反映了苏轼在风
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
自若的旷达情怀。
何妨吟啸且徐行。
“轻”字体现的是诗人
内心的轻松。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起了强调作用。一语
双关,“烟雨”不仅指自然界
的风雨,更指人生的风雨。
一个“任”字,表现出苏轼要
面对风雨自信、自若的襟怀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苏东坡《答李端书》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中语文必修四:5 《定风波》 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zhencai0001
  • 文件大小1.85 MB
  • 时间2018-11-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