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家村村庄纪略胶州市洋河镇大相家村,位于胶州市最南部,温凉河自村前流过,过河与胶南市王台镇河西庄村相望,南距两公里为青(岛)新(疆)高速公路,村西南有一土岭,名曰放牛岭。村东与小王家村相接,村西北过黄(岛)张(家屯)公路与仉村相望。该村地处沿海平原与西北立岭的结合地带,故而向西的地势逐渐升高,与仅3华里的河西郭村海拔相差十多米,村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王(邑)(大)相的县镇级公路,直通洋河镇北部,与营(海)里(岔)相交,这为大相家提供了繁华的交通格局。大相家村现有居民260户,860口人,土地1400亩,主要种植地瓜、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地瓜是该村的主要农作物,因该村有着几百年加工粉条的传统,地瓜是加工粉条的主要原料。改革开放以来,大相家加工粉条业迅速恢复和发展。由于祖传的工艺加上不断创新,大相家粉条已经成为这一带的著名品牌,销售价格通常要比其他地方出产的粉条高出一倍。因而,现今大相家村近百户农民都在开粉条作坊。进入新千年,由于艾山工业园的建立,给大相家发展经济带来了机遇。目前已引进纺织机械、汽车配件、花生深加工、水泥等企业多达十几家,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大相家村的历史悠久,原红(石崖)铺(集)路系一条千年古道,就从村中穿过,直通红石崖码头。说明此地早在千年以前就有人散居于此。虽说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此路已改道,二十世纪末油提升为黄(岛)张(家屯)省级公路,但依然贴着大相家村后通过,给大相家带来了便利。大相家村正式立村为明朝初年。相传,明永乐年间,相姓一世祖只带二人由外地迁至潍坊,一人留在那里,一人来到大相家落户,并以姓命为村名。后来徐、高、王、宋等姓相继迁来,形成现在的居住格局,但仍以相姓人居多,约占全村总人数的58%,徐姓占16%。1945年这一带解放,1946年中共艾山区委在各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大相家村的首批党员是:相依堂、相锡义、相锡太、徐兆瑞等人,徐兆瑞任支部书记。党支部领导村民完成了土地改革、支援前线等重大工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村里派出了相锡宝、相锡太、相士斗等人参加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1952年相宝岐带头办起了艾山区第一个互助组。后来又办起了“日升”初级社,他任副社长。1956年大相家村与小王家、仉村三村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艾山公社成立,大相家村更名为大相家生产大队。1965年相海堂任支书,1974年高祀生任支书一年,又黄仁祥接任,1980年至1985年黄仁俊接任,1986年冷志刚接任一年1987年黄仁祥再次接任至1990年,1990年之后由相世全、徐化刚先后接任支书。2009年相波人书记至今,村文书为相锡文。他们领导全村继续发
董字 大相家村 村庄纪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