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摘要]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在无奈中遭遇一次又一次无法回避的苦难,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被妥协,生命的沉重让他感到更为深刻的痛苦。痛苦让福贵得以成长,面对痛苦时福贵选择用坚忍承受命运给予他的苦难,这种坚忍让福贵拥有了将生命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回忆,成了福贵消解苦难的良药。在不断的回忆中,锥心的苦难慢慢被冲淡,幸福在脑海中日渐鲜明。探究福贵悲剧命运的原因除了有他自身的原因,还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福贵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关键词] 福贵形象悲剧原因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品,因其本身博大的内涵和福贵形象的塑造而蜚声中外。福贵一生是悲剧性的,苦难和他就像一对“双胞胎”,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一位善良的农民,他在无奈中遭遇苦难,在坚忍中承受苦难,在回忆中消解苦难。造成福贵的悲剧命运是多方面的,有福贵的自身原因,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因素。本文就福贵形象及其悲剧命运作如下探讨。
一、福贵一生苦难的悲剧命运
《活着》是一部具有强烈有悲剧意识的作品,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从遭遇苦难,到承受苦难,最后苦难得以被消解,他一生命运是有悲剧性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深刻地诠释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苦难和不被人关注的内心痛苦世界。
(一)在无奈中遭遇苦难
福贵的故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男人的故事。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的那几代人,他们承受了战争、饥饿、贫穷、十年浩劫,一切生命最残酷的方式都以他们的生命做了实验,这个实验使人的生存状态直达底线,那就是“人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作为一个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活着。在最困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死和放弃,而是希望。即使与命运相互仇恨,却也深深感激,无法离弃。福贵就是如此,在他的极度“清醒”之中,其实暗含着无奈之极,但他毅然抖起肩扛了下来。
在福贵的一生中,他一直是被动的,被迫的,即使有那么点主动,那么点力,也被那样的生活环境抹杀了。当福贵被拉了壮丁,被迫混入部队后,他一样挂念自己的娘,自己的妻子儿女,想过逃走,偷偷回家,和家里人团聚。这是福贵在那个时代,那样的战争环境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但是当他看到一个出逃的人挨了枪子,被毙了后,他不得不放弃了,他只有无奈的待在了部队里,以求有一天活着回到家。得以和家人团聚,这是唯一的希望。在这样的希望下,福贵在不可改变的现实状态中妥协了,遭遇着一次一次无法回避的灾难。
在父母、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七个至亲的人都因自己,社会或不可抗拒的命运先于他相继离开人世,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的度过晚年,与他相依为命的是一头他自己取名,和自己一样名字的老水牛。一个人在亲人一个个离去以后,自己亲手埋掉一个个亲人之后,还可以“苟且”活下来,与一头老水牛在田间自得其乐,这是福贵的无奈。作为一个农民,他没有充足的金钱,没有丝毫的权利,他无法在亲人有病的时候买得好药寻得良医,无法给家人舒适的生活, 让家人衣食无忧,但他并没有放弃为家人的努力。作为一个农民,他全部的希望是土地,土地是他的生存依据,作为一个农民的福贵在他的土地上辛勤
浅谈《活着》中福贵悲剧命运及其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