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征文
白沙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李银雪
白沙乡位于普安县城东北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1公里,东与晴隆县马场乡、大田乡接壤,南与高棉乡相依,西与罐子窑镇、窝沿乡毗邻,北连晴隆县花贡镇,是晴(晴隆)普(普安)两县的边沿结合部。可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有古驿道、烽火台、将军墓、古法造纸、雕版印刷厂等人文景观,也有白水瀑布、夹龙洞、千年树抱石、珍稀植物桫椤等自然美景,还有布依、苗、彝民族风情,可以说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一、人文景观多且有品位
白沙古驿道开辟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为入滇要冲,是当时湘滇驿道的其中一段(湘滇驿道,从湖南晃县经镇远、黄平,从黔中经普安直上云南)。那时调兵遣将、行军作战、报送情报、物资流通、商旅往来等方面均离不开它,兼有军事、交通、邮传、接待、商业诸多功能。全长约8千米,,其中有2千多米保存了原状。道因山造势,自然起伏,如飘带落地,随风远去。在历史长河中曾扮演过近古高速公路的交通角色,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尤其是路中石板上那些深深的马蹄印,一直在见证着古驿道曾经繁华的情景。看着那几厘米深的马蹄印,人们不难想象那时军人驰骋、名人流连忘返、商贾赶着马帮络绎不绝地往返于此的动人情景,一部近代史书就这样任你品读。
白沙烽火台建于明代,共有三个,依次是铁厂烽火台、卡子烽火台、老鹰岩烽火台。每个烽火台均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均用石块垒砌、呈方形,大小高矮不等,座座皆建在驿道之旁、高山岗上。其作用主要是便于侦查,同时有敌入侵时,可以燃烧稻草等可燃物,用烟火通报敌情,以让下一个岗提高警惕。凭吊一座座历经风雨屹立不倒的白沙烽火台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直接反映了明代中央政府对西南疆域的管辖和建设关系,是领土关联的直接历史物证,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涉及历史、军事、交通的成体系的遗存群体之一。抚摸着白沙烽火台的块块磊石,是乎闻到当年战火硝烟、看到兵家驰骋,一部明代史书就这样摆在面前。却也回味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远古故事。
白沙将军坟位于白沙放马坪,仅一残碑土冢,碑文字迹仍然可见,是付荣华将军之坟墓。付荣华是“皇清应赠显威将军”,职务相当于现在省军分区副司令,是普安县境内目前了解到的近代职务最高之人。该将军坟的独特之处正在于此。
白沙乡卡塘古法造纸,系“调北填南”时刘祖礼、刘仁当、刘仁义父子从湖广跟随大军南徙安南卫兴起的造纸之业。这一古法造纸技术,保留了中国手工造纸的传统工艺,其生产工艺多达34道,承载了大量传统手工造纸知识,而且还沉淀着大量地方文化和传统技术民俗。
白沙啓贤堂印刷厂是云南曲靖商贾崔庆云所建。此公于清咸丰年间赴贵州安顺购买棉纸儒书(即四书五经)回云南高价出售,因多次往返经过白沙卡塘,看见此地产的白棉纸质地甚好,是印刷书籍的上等材料,于是决定在此建啓贤堂印书籍销售。光绪三年(1877年),崔庆云重金聘请雕版艺人(写工、刻工、印工、和装订工
),在卡塘的河沟头建起了啓贤堂印刷厂。该厂房舍参照当时富户四合院建造,风格古朴,实用性强。虽然在文革期间,啓贤堂印刷厂的印版被普安县政府的工作队全部没收拉走,至今何处,白沙已无人知晓,但啓贤堂的围墙和正房,在经受无数风雨中依然存在。啓贤堂雕版印刷具有突出价值,它的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
白 沙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李银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