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不能“宠”
针对问题
今年接手的四(1)班,在学校的同年级中是一个优秀的班级体。但是这个班的“好学生”令我感到担心——上课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优秀的是他们;上课时挨批就大闹课堂是他们;在班上动不动就闹出点事来的,也是他们。
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是一群被宠坏了的“好学生”。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曾几何时,自己以前不也一样宠过“好学生”吗?这些“好学生”学习好,不用老我操心,还给老我带来一些荣誉。俗话说“一俊遮百丑”,在学习好的光环下,我们多少次对“好学生”犯错误的态度,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呢?
这次四(1)班表现出来的问题严重性,带给我很深的思考,认识到班主任这种姑息迁就,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大为不利。其后果,导致所谓的“好学生们”养成自负、骄傲的心态,但见自己优点,看不到别人特长,更体会不到老我和同学的关心与帮助。受这种心理驱使,他们一旦受到批评,或是与同学产生矛盾,就会以愤怒、生气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不会克制自己,更不用说从自身找原因了。在关注成绩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好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具体情况:
邹一凡,男,爷爷奶奶均是教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孩子性格成长方面,父母主张自由式发展,平时对孩子约束少,以为约束多了,孩子会胆小。学习情况接受快,理解能力强;能说会道,表达能力强;读书多,课外知识丰富;思想较同龄孩子深刻、复杂。课堂情况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但也经常找人说话,影响他人。挨了批评,喜欢与老我顶撞。
三、问题的分析
家庭采取放任式的教育,使其从小缺少规矩意识,父母过多的表扬和肯定,养成自以为是的心理。在班级中,能说会道,聪明伶俐,老我的表扬,100分成绩的肯定,由此骄傲自负的心理步步升级。
四、辅导措施
1、与家长积极沟通,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教育观念上的缺陷,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教育,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变成一股合力,不至于变成反方向力。在学校,对于邹一凡,该表扬的大力表扬,该肯定的给予肯定,但对于他犯的错误,一视同仁,绝不姑息迁就,一定严厉批评。
2、与同桌作比较。安排一位成绩比较好,上课也能积极发言,作业总是作为榜样的女同学和他同桌一段时间后,我与邹一凡进行过一次谈话
我:你和她一起坐,感觉怎么样?
邹一凡(不以为然):感觉挺好的呀!
我:你还想和她坐吗?
邹一凡(依然不以为然):无所谓。
我:你觉得她优秀,还是你优秀?
邹一凡(沉默半天):不知道(抵触情绪开始抬头了)
我:这次考试谁考得好?邹一凡(骄傲地):我。
我(果断地):尽管你考试成绩比她好,但我担心你。你的同桌今后的成绩,一定会超过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邹一凡(睁大眼睛):为什么?
我(一字一句地):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想取得好成绩,好的心情比学习用功更重要。也就是说,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学习任何东西都会很快。当你经常生气、发脾气、心情不好的话,你想努力学习,也不一定能学好。你的同桌学习又好,老我又喜欢,同学们又爱和她玩,她有那么好的心情,肯定过不了多久,她会把你甩得远远的。到那时候,你只有羡慕的份。而你呢?尽管学习好,老我和同学都不怎么欣赏你,我知道你心里很不舒服。你心理不舒服,怎么可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我(停顿一下):但是,你知道
被宠坏了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