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班诗词讲义之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五代词人李煜,了解他的生平以及他的词的风格。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主。961—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峰莲居士等,徐州人,一说是江苏海州即连云港西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个儿子,公元961年袭位。当时,宋已代周。他是南唐的第三位国君,在位十五年,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在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成了宋的附属国,南唐岌岌可危,他仍怠于政事,纵情声色,苟安于江南一隅。南唐,建国于937年,亡国于976年,历前主李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世共三十九年。南唐地辖江淮,极盛时有35州,大约地跨相当于今天的江西全省、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这在历史上是个小国。我们知道南唐,知道李煜,是从李煜流传下来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四十年来家住了南唐以及这位南唐的薄命国主才子。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李煜和他的南唐国。李煜出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他在人间度过四十二个春秋之后,又在同一天与世长辞。他天资聪颖,博通众艺,一生工书画,自创三种书体。所作山水、墨竹、翎毛画,皆清雅不俗。精音律,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还审订了《霓裳羽衣曲》残谱。诗文俱佳,尤长于填词。凡是识点字的中国人,多多少少会知道一些他的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多少”等。可以说,李煜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全面发展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既然李煜是这样以为有着惊人艺术才华的国君,这样一个颇具“才情”的聪明人,怎么会守不住祖宗的基业?后人有说是“诗人误国”。事实也不尽然。南唐覆灭的缘由,可以追溯到南唐立国者李煜的祖父李昇(888—943年)留下的祸胎。正是由于李昇在创立这个国家时留下了很多不良的政治环境,才使得李煜国亡身死。第一个祸胎:“保土安民”。唐朝经“安史之乱”之后,内有宦官专政、朋党争权、藩镇割据,其外有吐蕃、南诏、回纥的侵扰。在黄巢起义军的打击下,风雨飘摇的唐王朝过度到了大混乱、大动荡、大分裂的五代十国。这是中国大一统的前奏。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你争我夺,战火连绵。南方则相继建立了十个小国。其中以吴国和南唐疆域最大,国力最强。南唐王朝的缔造者,就是李煜的祖父李昇。李昇从杨姓的吴国皇帝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国号为大齐,后又自称唐玄宗的后裔,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昇是个很有作为的开国君主,即帝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免赋税,均定田租,发展生产,奖励农民垦种,栽桑养蚕,发展经济作物和工商业,使江淮独在五代乱世中能“比年丰稔,兵食有余”。由于李昇在社会底层生活过,知道江淮历经了多年的战乱,百姓困顿不堪。因此,他制定了养生休息的“保土安民”的政策,在军事上不谋求扩张。这一政策还要求子孙不得更改。这一政策虽好,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唐的发展。即便有了有北伐统一中原的机会,他也一次次地放弃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到后主李煜执政时,这项基本国策居然还在实行着,面对北宋赵氏咄咄逼人军事攻势,南唐的“保土安民”国策实在是“引颈受戮”的代名词了。“保土安民”的立国之本是后唐最终灭亡的第一个祸胎。第二个祸胎是“尊崇佛法”。前主李昇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尊崇佛法”延及朝野,蔚然成风。李昇的“尊崇佛法”也大大地影响了他的儿孙。南唐中主李璟也很尊崇佛法,他听说有位叫做文益禅师的很有佛名,于是把文益禅师请到金陵,住进清凉寺奉为国师。文益禅师死后,李璟封他为“大法眼禅师”。后主李煜的“尊崇佛法”,发展到了疯狂佞佛的地步。李煜当朝时普济众僧,有道士愿意改做僧人,赠二金。僧人犯了法,在佛像前拜一百下,可以无罪释放。李煜还大修佛寺,并赐大量的土地给寺院。当时金陵禅院中,供养着包括日本、朝鲜等国来朝的上万名僧人,吃穿用度都来自国库。“尊崇佛法”而发展起来的无度的挥霍,大量地消耗了国库国力,当国家要用经济于战争的时候,国库干枯了。北宋大军兵临城下时,唐后主一方面令军士念救苦菩萨,另一方面亲自上阵,给佛祖写了一封信,许诺兵退之后要造佛建塔、斋僧万员。史书《十国春秋》叹道:“江南之亡,非文之罪,用浮屠之过。这是后唐最终灭亡的第二个祸胎。第三是祸胎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举棋不定,造成南唐王朝高层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前主和中主都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处,都是举棋不定。李璟是李昇的长子,李昇不传位于李璟而想传位于次子李景迁。李景迁后来死了,李昇又打算传位给第四个儿子李景达。这不仅制造了朝野内部的矛盾,使兄弟猜忌失和、大臣拉帮结派。李昇服食丹药中毒暴死,最不愿意做皇帝、确实也没有能力做皇帝的李璟登上了帝位。初登皇位的他,由于南唐国力强盛,还扩展了国家的
诗词之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