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活力合力
——关于抓落实问题的几点思考
抓落实,是一个激发动力、增强活力、凝聚合力的过程。决策制定之后,抓落实就是决定环节。如果不抓落实,抓不好落实,再美好的蓝图,都是纸上谈兵。
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连续三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县委、县政府和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精心谋发展、潜心干事业、齐心抓落实的结果。几年来,**在人口和面积未变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在省、市的位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地方生产总值从2000年全省第62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48位,前进14位。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排位由2001年的第710位上升到2004年的678位,上升32位。预计到2005年底,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出口创汇等指标,与2000年比较,都将实现或接近翻一番。正是在狠抓落实中,激发了动力,增强了活力,凝聚了合力,壮大了实力。
但是,也不能否认和回避,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问题和现象。特别是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抓落实,也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层层转包,不亲自抓落实。一些领导干部都愿意当包工头,不愿意当泥瓦匠,说功好,做功差,对工作层层转包,最后是谁都不包,层层负责,最后是层层推托,甚至是在一片落实声中落了空,把抓落实搞成了“内部循环”。特别是一些重访不断的信访案件,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亲自去解决问题,没有亲自去抓好落实。
二是模仿克隆,不深入抓落实。主要表现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做秀不做事,最后汇报也是秘书们做的一些应景文章。特别是一些普遍性的工作,你拍一,我拍一,模仿追风的多,特色创新的少。
三是虎头蛇尾,不彻底抓落实。特别是对一些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工作,开始干得欢,最后靠了边,拉的架式很大,收到的效果不多。如果最后没个明确的说法,秋后不拉个清单,更容易助长一些人在抓落实上不紧不慢、不急不火的“老爷”作风。
四是怵难怕硬,不敢于抓落实。面对一些复杂矛盾和攻坚任务,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怕给上级添乱,怕给自己惹事,好事抢着干,难事往后躲,干活专挑松土挖,遇着矛盾绕着走。
五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善于抓落实。应该说绝大部分干部都是负责任的,都是有抓落实的主观愿望的。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能力素质的不足,面对改革深水攻坚、经济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时期,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在抓落实上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束手无策,怨天尤人。
当前,正是一年工作的攻坚时期,正是十五计划的收关时期,也正是抓落实的关键时期。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群众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抓落实,重点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运用好“六个基本公式”。
三个关键环节:
1、目标定位。就是要明确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各项工作都要确定出形象化的目标要求,不能量化的,也要由群众进行评议,明确出群众满意率的具体目标。
2、责任分解。就是要明确谁来干的问题,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由谁来抓,由谁来办,都要落实到人,哪个单位都不能有闲人、养懒人。
3、考核奖惩。就是要解决好干成干好的问题。凡是明确的目标,分解的
动力 活力 合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