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对1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施乐辉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双线Bunnell缝合法修复治疗,术后石膏托固定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 16例患者随访8个月~2年,优12例(75%),良4例(25%),优良率为100%。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回缩较多(>3 cm),用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
[关键词] 陈旧性;跟腱断裂;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b)-0179-02
跟腱断裂常见于球类、体操及田径运动员,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跟腱断裂的发生率在不断地增加,在全身肌腱断裂中位于第三位[1]。陈旧性跟腱断裂来源于漏诊的急性跟腱断裂,Matfulli等[2]报道急性跟腱断裂误诊率可达20%~30%,跟腱断裂4~6周未经治疗则为陈旧性断裂,与新鲜跟腱断裂相比,陈旧性跟腱断裂断端回缩较多(>3 cm),出现断端瘢痕形成、硬化、难以直接缝合等改变,伤肢肌肉萎缩较明显,但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现伤肢功能代偿。对于陈旧性跟腱断裂均应手术治疗[2-3] 。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16例,采用施乐辉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Bunnell法双线缝合修复治疗,术后用“2-2-2”法石膏托固定,并指导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1~56岁,,本院治疗12例,外院治疗4例,病史3~5周,均为运动伤,就诊时均有不同轻度的伤肢肌肉(腓肠肌)萎缩,提踵受限,跖屈力较健侧下降。Thompson试验阳性13例,阴性3例;屈膝试验阳性10例,阴性6例(出现部分功能代偿)。12例可扪及凹陷。跟骨X线提示:Kager三角改变(Kager征阳性),Toygar角<150°。全部病例均经过B超或MRI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采取俯卧位,消毒铺巾,驱血、上止血带,踝前放治疗巾垫使踝置轻度跖屈位并起一定固定作用,~ cm作长为20~25 cm的弧形切口,注意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全层切开,不作分层剥离,直接显露深筋膜下的跟腱。可见跟腱断裂端整齐,瘢痕化,变硬,部分水肿,跟腱断端周围较多增生的肉芽肿组织,予清除周围肉芽肿组织,切除断端部分瘢痕组织,直至露出正常跟腱组织,估算跟腱缺损长度,一般都超过3 cm,不能直接缝合,否则会造成过度跖屈。在跟腱止点的前方轻轻剥离,找到跟骨后结节,与跟腱成45°,用自带高硬度缝线把跟腱断端做双针、双线Bunnell缝合,拉拢断端(不要完全靠拢),使踝处跖屈20°~30°的位置。在跟腱近端切取两股相应长度的腓肠肌腱膜,翻转后覆盖跟腱断端缺损处,用2-0肌腱缝合至跟腱断端的远端及两周,一部分患者再加双侧连续锁边缝合(Krackow法),以增加强度。
术后处理
伤口拆线 18~21 d拆线。
用“2-2-2”法石膏托固定即术后给予屈膝30°,
锚钉+腓肠肌腱膜翻转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