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静脉穿刺失败后的沟通技巧.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静脉穿刺失败后的沟通技巧
静脉穿刺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须手段,也是儿科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多数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情感,且血管较成人短、细、弯、不易回血,穿刺难度大,依从性差,存在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普遍过高等,一旦穿刺失败后家长出现的高情绪反应,直接影响了医患和谐及治疗效果。部分情绪激动者,不但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也为护患纠纷埋下了隐患。作为与孩子打交道的护理工作者应熟知儿童是一些特殊的人群,工作中应认真分析原因,加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沟通技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穿刺失败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1 外界因素
房间光源不足尤其是晚夜间易出现反光现象或光线暗淡不足,此时若行静脉穿刺,易出现判断偏差,致使穿刺成功率下降。
秋冬季室温过低部分患儿保暖措施不到位,末梢循环差,手足凉,致使四肢血管收缩变细充盈不足,进一步增加了穿刺难度。
应对措施:①选择合适的光源,必要时备穿刺灯。②做好保暖;温水浸泡揉搓穿刺肢体(水温<40℃),促进血液循环;运用药物喜辽妥涂抹穿刺处,使血管扩张。
2 患者因素
特殊人群高热、呕吐、腹泻、休克、肥胖或长期输液等患儿,血管弹性差、萎闭、充盈不足、暴露不明显,加大穿刺难度,易致穿刺失败。如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由于血流灌注较差,血流速度较慢,致血管充盈不明显,穿刺后可能无回血或回血较慢。对于发热患儿,由于高热使患儿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穿刺时易刺破血管。长期输液的患儿,因反复穿刺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痉挛和出血,增加了穿刺难度。肥胖的患儿:因为皮下脂肪较厚,血管暴露不明显,血管的深浅度不好把握,易降低穿刺成功率。
合作依从性差多数患儿的恐惧感,在穿刺时往往躁动不安,家长宠爱孩子,穿刺无法固定或固定不得力。
家长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多数家长是非专业人士,对儿科常见的液体外渗缺乏一定的认识,一旦发现液体外渗尤其揪心,担心给孩子留下一些后遗症。
应对措施:①特殊患儿固定专人负责,熟练掌握穿刺技巧。针对不同情况做好穿刺准备。对于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穿刺时应格外小心,通常沿选定的血管走行方向缓慢进针,当针刺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应稍等片刻再抽吸,如果仍无回血,但明显感觉有刺入血管的落空感时,此时不用慌忙拔针,可稍观察片刻或试着注入生理盐水3~5 ml,如果推注液体顺利无阻力、局部皮肤无肿胀,即可判定穿刺成功。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血管,可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恐惧。一般可将头皮静脉作为首选,因为小儿头皮静脉网丰富,血管浅表清晰易辨,便于固定和家长看护,易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对于肥胖儿童,因为皮下脂肪较厚,血管深浅不一,可在手指探摸下进行穿刺,具体方法为用大拇指指尖沿着血管的凹陷方向进行探摸,顺着血管走行在皮肤表面作一标记,消毒后在顺标记线处行穿刺。也可采取穿刺点上方6 cm处止血带二次结扎的方法,具体操作:在穿刺点上方6 cm处扎止血带约1~2 min后,迅速将止血带松开约30 s后,再次在此部位扎上止血带,利用两次止血带结扎之间血管内血流被阻断后又瞬间充盈来提高穿刺成功率,临床上我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给予患儿安抚,多说鼓励话或听音乐、玩玩具等分散注意力。并积极与家长做好沟

静脉穿刺失败后的沟通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