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文/胡荣荣 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这句话虽然有时候也是革命性的,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爆炸中国社会纵向基础的炸药,一次次破坏了中国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在同一个时代,有三个人说过类似的话。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体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自信。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关羽、张飞。虽然这句话不见于史书,但历史就是这么传说的。所以也就几乎成为历史了。这句话虽然很朴素,很平凡,但却是最真实的反应了横向贯穿中国社会的“义”的哲学。这句话不仅仅可以用来说明友谊,也经常可以被用来描述爱情。虽然也经常成为帮派或者黑社会的信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友谊。包含在这句话里的“义气”哲学,就是中国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维系横向关系的纽带。排列在前两位的这二句话,一纵一横地刻画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这句话讲述了一个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辩正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中国历史变换的契机。中国历史之所以能够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人民大众能够和谐地“载舟”;而中国历史之所以动荡的原因,则因为人民大众风起云涌的“覆舟”。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对这句话的再次注解。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句话见于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虽然《后出师表》有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但这句话却真实地写照了诸葛亮的一生。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文人官僚的精神追求。这句话是“只求过程,不计结果”的这种心态的自然流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对这句话的自嘲。五:“如果不能流芳百世,宁可遗臭万年。”——桓温。这句话浓缩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丑恶,也是中国官场文化最卑鄙行为的能源。它成为了滋生社会邪恶的恒温土壤。不管是任何方式的对这句话的赞同,都应该成为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上的理由。这句话的原文是:“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耶?”最初说出这句话的人虽然是晋朝的一个将军,但后来却被读书人广泛引用。第四第五这二句话,都是后来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流传相当广泛的名言,这二句话分别从两个终端描述了中国古代活跃在上层领域的精英们的思想追求。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以贤著称,而恒温是一个手握实权的将军,颇有功名。说这二句话的人虽然文武不同,但它们却刚好代表了古代的精英分子的不同追求,要么是“鞠躬尽瘁”,要么是“遗臭万年”。不过虽然是“遗臭万年”,有人的却自以为“纵做鬼,也幸福。”六:“精忠报国。”——岳飞。其实这句话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意思啦。但因为这句话是武将说的,所以听上去更直爽一些。文臣的“鞠躬尽瘁”,武将的“精忠报国”,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沉重脊梁。七:“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这句话虽然说的是个人行为,但听上去比“精忠报国”大丈夫气概还要更浓一些。所以也显得更豪迈。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八:“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语见《三国演义

概括了中国历史的十句名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