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
2、课件,小标题卡片
教学过程:
观看图片,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五位战士站在山巅,极目远眺,他们为什么会站在这儿,他们要干什么呢?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英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
2、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知道,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壮”是什么意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能换,因为文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所以用“壮士”。“壮”字表现了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3、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题目。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情景朗读,体会战士们的英勇豪壮。
2、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任务(wù) 崎(qí) 岖(qū) 尸(shī)体 坠(zhuì)落 雹(báo)子 仇(chóu) 恨(hèn) 眺(tiào)望
龙王庙(miào) 葛(gě)振林 大吼(hǒu) 满腔(qiāng)怒火 斩(zhǎn)钉截铁
3、你知道哪些自然段讲了图画上的内容?(6—9)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
板书:跳下悬崖
课文还讲了哪些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接受任务部分{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板书:接受任务)
【敌人大举进犯,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接受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
2、怎么理解“大举进犯”?这样的形势下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体现出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勇于承担重任,不怕牺牲的精神。】
3、介绍背景(出示:①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被打死打伤中国人达2100余万人。仅南京,6个星期内,就杀死了30万人。②
狼牙山五壮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