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县民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阐绕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拥军优抚安置工作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民政事业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一、“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计划实施情况(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县从2006年起,借鉴全省试点经验全面启动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充分整合了救助资源,通过努力已建立了城镇低保、农村低保、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以及水电电视收视、就医等价费优惠政策的13项救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一是城市低保创新机制,实现了极保尽保、动态管理。2006年在省内首创了评审团票决制度,相继出台了《XX县城镇低保评审团票决制度》、《XX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二次评审办法》,有效解决了城镇低保中错保、漏保、关系保问题。城镇低保保障线提高到了270元/月,人均月补差水平达到了150元。目前,全县享受城镇低保对象5053户,9984人;年发放低保金1300多万元。二是全面建立了农村村级社会救助评审团制度,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救助实施村级评审团民主评议办法的意见》,把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安居房建设、救灾款物的发放、慈善款物的发放、大病医疗救助等民政各项社会救助项目全部实行票决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与此同时,认真抓好了农村救助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转轨,实现了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到目前止,%的比例,落实农村低保对象7839户,23354人,年发放低保金12⑻多万元,人均月补差水平达到51元。三是强化了救灾救济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农村贫困人口及灾民的生产生活稳定。完善了以救灾救济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社会捐赠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实现了灾害救援高效、迅速的0标,出台了《XX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5年来,共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681元,完成各类安居房建设18⑻户,,妥善安排了灾民的生产生活,保障了灾民生活及灾区社会政治稳定。此外,扶持老区项目28个,下拨老区项目资金42万余元。落实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生活救济854人。叫是五保供养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目前,全县有五保户5213人(其中分散供养4128人)。五保供养方式除保留丫原有乡(镇)、村(居)、组三级供养外,五保供养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拨付,专户管理,五保年供养标准达到了1500元/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与此同吋,以政府实事为契机,5年来共投资404多万元改(扩)、新建乡镇敬老院22所。目前,全县有敬老院22所,集中入住五保老人1085人,集中供养率逐年提高。五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规范到位。五年来,实施医疗救助20870人,发放医疗救助金额1782万元。岀台了《XX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方案》,降低了救助门槛,提高了救助资金比例。六是慈善事业得到发展,成立了XX县慈善会,开展了“慈善天天一元捐”活动,接受社会各界捐款300多万元。与此同吋,积极开展了支援四川纹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900多万元。(二)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广泛深入开展Y拥军优属活动,建立了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全面兑现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并逐年提高了优待标准。以深入开展关爱优抚对象活动为契机,正常开展了对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扶持重点优抚对象奔小康,帮助优抚对象解困,宣传优抚对象典型事例,并着重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五年来,共下拨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资金7790万元,并按照政策要求,认真做好了对外作战参战人员、涉核人员、带病回乡人员的身份认定和审批工作,落实了他们的生活补助待遇,保证他们生活不低于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帮助重点优抚对象建设安居房500多栋,结合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出台了《XX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暂行)》,对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此外,认真做好退伍接待和安置工作,办理退伍军人自谋职业手续共280人,安排公益性聞位350人。并不断研究解决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化解涉军信访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我们从发展民主的大局出发,大力宣传贯彻《村组法》、《居组法》,认真做好换届选举、村(居)务公开、农村社区建设等工作,基层民
XX县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