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发东风第一枝
——山亭区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纪实
王献伟
近年来,山亭区委区政府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医药卫生体系建设新途径,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规范了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四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医药卫生领域中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为全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面对山区卫生现实——勇于改革创新破解难题
山亭区地处枣庄市北部山区,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10处乡镇(街道),拥有人口50万。1985年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列为重点扶贫区,1993年被列为全省经济欠发达改革开放试点县,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经济欠发达重点扶持县,2008年被列为全省43个财政困难县之一。由于建区时间短,经济基础差,财政十分困难,医疗卫生事业从低水平艰难起步,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较大。自2003年起,积极依靠国债、360工程、1127工程、拉动内需中央调控资金等项目政策,先后投入2200万元(其中争取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对全区11处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和建设,全区11处乡镇卫生院共新建楼房31900多平方米,改建房屋12850多平方米,增添医疗设备500余万元,培训人才300余人次,经验收合格后各乡镇卫生院均已投入使用。全区基本医疗服务建设得以加强。
“难道卫生工作的任务仅仅是建设医院、发展医院,治病救人这些内容”?2007年底正是新医改探讨如火如荼之际,新调整的山亭区卫生局领导班子尖锐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卫生人你能否说得清卫生工作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吗”?这在山亭区卫生系统曾引发了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讨论。通过讨论,使每一个山亭卫生人都进一步明确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既是卫生工作的方针,又是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熟知了卫生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全局上下干部职工很快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加快和完善以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保障四大体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全区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
“先干的是经验”。卫生工作方向目标明晰之后,山亭区卫生局为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强力推进全区卫生四大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局机关率先改革内部科室设置:撤销防疫科,设立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撤销医政科,设立医疗服务管理办公室。调整后,卫生局共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医疗服务管理办公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药品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7个科室。新设立的业务科室按四大体系建设的要求各自履行管理职能,一举解决过去机关科室设置繁杂、办事推诿扯皮的问题,为基层办事提供了方便,为四大体系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区城乡居民
为尽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2008年,山亭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本区的实际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健全以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形成目标具体、责任明确、操作规范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机制,把农村公共卫生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乡村。各乡镇设置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简称“公卫办”。为乡镇负责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常设机构,具体承担本乡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公共卫生协理员(由乡医兼任),在本乡镇公卫办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本村的公共卫生工作。
北庄镇公卫办专职主任陈安生激动的说,“村里有腿(指村级协理员),体系健全;出门有腿(指公共卫生专用车),设备设施齐全,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想干不好都难”。
——这是山亭区卫生局致力加强公卫办硬件建设带来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他们先后投入100余万元,为各乡镇公卫办统一配置电脑、多功能一体机、档案橱、办公桌椅、车辆、数码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办公设备。明确了专人专岗,并将人员工资统一纳入区直标准发放,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对乡镇公卫办管理人员及村级公共卫生协理员进行统一培训,重点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和国家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学习,并制定2010年的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及考核奖惩办法。
全区上下认真实施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着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乙肝疫苗补种工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和“分片包干”制,保证每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上半年完成8-15岁儿童第三剂次乙肝疫苗免费补种。二是落实农村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全区
敢发东风第一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