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余乐-26.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我国小城镇化模式
(城市与环境学院1001班余乐 2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但同时超大城市诸多问题的出现,城乡贫富差距大,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路在何方引起了广泛讨论。很多人提出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成为我国特色城市化的可行道路,应此研究小城镇化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解决方案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着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字:城市化;小城镇主导型;土地集约化
前言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集聚而逐渐转化成城市的经济要素,进而城市成为经济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破解“三农”难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因此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地的合理补偿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由此,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市化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涌入。但由于大中城市的种种限制和不公平的对待,使得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涌向政策限制相对较少的小城镇,从而推进了小城镇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增长。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大多数国家城市化不同的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小城镇主导的城市化模式。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是指城市化过程中以小城镇的发展为主导力量,在小城镇、市郊、城乡结合部等地区进行的农村人口农转非的工业化的过程。
对于像中国这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巨大的国家来说,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和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化的要求,迫使中国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二、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的特点及优势
小城镇的发展对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以至消灭差别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可以更好的防止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以便更好地发挥大中城市的作用。首先,城市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模式对于资源的利用更加灵活,而且在合理的政策下,资源配置也将更加有效。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向工业、服务业,耕地可以有效的进行配置,人民的收入也因合理配置资源、自由从业而增加。其次,由于各城市长久以来的保护政策,国内无法建立统一的市场。而进行小城镇主导型的城市化模式,可以避免城市规模过大所造成的垄断。此外,小城镇相对于大城市便于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向城市的转化,同时维持了原先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而且小城镇更适合于普及教育的公平进行,避免了城市中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
三、小城镇主导型城市化的问题
1、土地有效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中国人均土地资源非常稀缺,这就意味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果土地规划不到位,就会导致道路拥挤、交通混乱、公共绿地不足等问题的发生。尤其是
小城镇土地的有效利用问题,在现实中存在很多浪费行为。
2、产业的集聚效应不足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甚至部分沿海发达地区,不少小城镇人口数还不到1万。这些小城镇规模过小,导致城镇功能不健全。另外,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高,使用率低,配套服务能力弱等,进一

余乐-2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在水一方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