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特色横断面的戏剧结构、剪影式结构高度概括、高度集中“串珠琏式”的戏剧结构(卷轴式)定义:采用横断面的手法,不是用一人一事贯串全剧,而是用众多的人物的命运和事件,组成数个戏剧片段,再汇成不同的时代的众多剪影,反映复杂的社会和人生。作用:整个剧本的所谓三幕,实际上是三个横断面。总的来说,这种结构的好处/作用:有助于广泛地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征,能够充分体现作者要“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创作意图。整体解释: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要埋葬三个时代,就要充分写出三个时代的特点,写出它们的极端黑暗和腐朽,才能使人们从触目惊心的事实中看出这样的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道理。而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展现其腐败没落的本质,仅仅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因为人物少线索单纯,在短短的一个剧本里无法容纳表现三个时代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结果既写不出时代气氛,也揭露不了社会的本质。但若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在这方面就可以扬长避短,从多个角度侧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体谈好处:在《茶馆》里,作者为了充分反映三个时代,特意截取了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个社会横断面,集中笔墨予以描写,以展示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样做的好处有几个:1)因为它是横断面,作者可以根据表现作品主题的需要,把这“横断”的一刀切在他所要挑选的最佳位置上。2)有助于选取冲突,安排人物。3)大傻杨这个人物的设置上,他在结构上起着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例如第一幕里,作者这个横断面的位置就选择得很妙,他有意避开了戊戌政变本身,专写其“后”,这样剧情不受“事件”制约,可以编织容纳更丰富的内容;又因为慈禧刚刚镇压了改革派,气焰最为嚣张,这样写法便能更好地表现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第二幕切在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失败死去,各军阀在外国势力支撑下进行战,内战频繁,使中国陷入极度混战中。老舍选取茶馆开张之时,有助于反映在这一时期内战频繁,军警特务横行,百姓生活艰苦等种种社会问题。第三幕横断面切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时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腐败,社会动乱,坏人当道,民生困苦,更能反映埋葬旧时代,迎来新时代的主题。2)有助于选取冲突,安排人物。因为是社会横断面,剧情与上下之间可以没有联系。人物也可以不受上下左右关系的牵连,这样作者就可以根据他的创作意图或主题的要求,任意择取他所需要的故事情节,安排他所需要的人物。这也就是《茶馆》出场人物多和剧情头绪纷繁的原因。(多、杂)3)《茶馆》在结构上的新尝试,还表现在大傻杨这个人物的设置上,他在结构上起着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大傻杨的身份是双重的,他既是贯穿全剧的一个艺术形象,:《茶馆》由于前后时间拉得长,人多事繁,观众不易弄清背景和头绪。大傻杨就是帮助观众解决这个困难的。他在每一幕开幕前,都以快板的形式将有关内容扼要地予以介绍。因为他是以介绍者身份出现,所以说话比较自由和直接。他既1)可以简述剧情,又2)可以介绍历史背景,还3)可以穿插一些与剧情有关而又无法在剧本中表现的内容。这样就使相对独立的三个幕次,有了承上启下的联系,被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形散神聚”“事多不杂”。为什么?1)人物虽多,内容虽广,但因为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并为主题所串连,因此人虽多而不乱,事多而不杂,自然合理,脉络分明。这样的结构的戏剧,很像社会剪影和新闻特写,有些人因此把《茶馆》称为特写剧。2)此外,剧中的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的衔接,使观众感觉到故事是联贯下来的,达到形散神聚的艺术效果。3)大傻杨思考回答:1横断面结构如何达到形散神聚的艺术效果?1)写了三个时代,但因为反映“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主题,不显零散。2)众多情节、人物,但因为(1)服务于同一个主题;(2)而且主要人物自壮到老,次要人物父子相承,有助于故事衔接。(3)茶馆场景固定。3)大傻杨在结构上把三个横断面串联为整体的作用,使独立的三个幕次,有了承上启下的联系。二、高度概括、高度集中的艺术结构《茶馆》要展现的是纵深的历史、广阔的社会层面,是对三个应该否定的时代作历史性的艺术概括。但作为戏剧,《茶馆》只有一个小舞台的空间和三幕剧的有限时间,要概括如此丰富的内容,必须在结构上有新尝试。
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