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申论热点.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食品向何处寻找安全
涂药黄瓜,有毒豇豆,问题猪肉……如今又添上甲醛白菜,蓝矾韭菜。百姓从日常生活中一再品尝出“风险社会”的真切滋味。
人们急切地追问着:谁在颠覆食品安全?如何堵住污染源头?社会同声谴责那些黑心企业、不法商贩和被不断闯关的监管部门,舆论锋芒所向,还直指产地农民,呼吁对问题农产品开展原产地追溯,实施更严格的“身份认证”和市场准入。这都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明白:为什么这些问题食品被一再生产出来?
我们没有依据把农产品都想象成是有毒食品,因为药物残留不等于药物超标;没有理由把农业生产都想象成是“一家两田”,因为农民很难保留不受病虫害侵袭的“飞地”和“特区”;也没有权利把农民都想象成是问题制造者,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同样承受着食品安全的巨大威胁,由于城乡公共安全服务的不平衡,他们甚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能不能转换视角,站到生产者方面,从源头治理的角度去多想一想?
现在的城市消费者,眼光越来越高远,口味越来越多样。明明知道蔬菜基地早已跨市跨省,但市民们还是追求品相优先。可如何保鲜?对农民的确成了个大问题。明明知道当令蔬菜品质更有保障,市民们还是对反季节的分外偏爱。改变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或靠大棚种植,或靠药物催熟。猪肉仍是中国百姓的大宗消费。
明明知道猪肉肥瘦比例最好顺其自然,市民们还是挑肥拣瘦,逼得生产者为提高瘦肉率寻找有害无益的瘦肉精,引进水土难服的外来猪。还有种养业都要遭遇的疫病和虫害,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紊乱,防治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令人不免生出“华佗无奈”之叹,以致假药、禁药横行无忌。
农民缺乏安全常识,无力辨认真假,难以抗衡商家,他们由衷欢迎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同时,农民更热切地期盼着:能不能尽快发明、生产出高效、低毒的新品农药,无害、廉价的保鲜药液,营养、健康的配方饲料,有效、安全的畜禽药物和种种神奇的生物技术?他们向农业科研院所、农资生产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发出了声声呼唤,让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更多地贴近农民、服务农民、造福农民!
这些年来,政府也在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可成效如何?世人皆知绿色食品好,不知土地污染有多少。工业化突飞猛进,城市化跨越发展,我们也在吞咽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苦果。
在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和城市居民权益意识的日益高涨中,众多污染企业纷纷夺路下乡,农村成了蓄污池,重灾区。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000万公顷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
农民已经从自身的生产效益、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中日益深切地感悟到科学发展的道理,政府也由此感受到日益强烈的转型压力。原先奉行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应当彻底摈弃,那种不顾资源和环境后果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应当彻底转换。农民渴望从绿色、健康、安全的现代农业进步中分享更多的发展红利,获取更多的幸福感受。
同时,治理重金属污染已是迫在眉睫。推进土壤修复,在“刮土疗毒”中恢复土地生机,从食品安全看,自是一项治本之策。从拉动内需看,也是前景诱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实,农民中也蕴藏着对食品安全、绿色价值的强烈向往。“有机大米,至少20元一斤,还要VIP客户直接向公司订购才能买到。”可是,农民在绿色推销中,发现到处都有真真假假的认证和标志,谁相信你卖的就是“有机”?无情、错乱的市场,上演了

申论热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