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基本状况.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巴里坤与哈萨克族概述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此外还是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中国等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800万。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与古代历史上的游牧部落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喀拉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存在一定的有渊源关系,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脱离者”。
哈萨克族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是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中国哈萨克应用阿拉伯字母的拼音文字。1959年又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广条件不成熟,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由于石河子大学位于乌昌地区,与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距离较近,为了使调查更经济可行,我们选择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居民为我们调研对象,进行样本抽取。关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概况如下: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习惯和消费习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哈萨克族人民也不例外,哈萨克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生产方式单一,生产、生活发展变化缓慢,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其生活、消费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究竟表现在哪里?变化的程度如何?与汉族的是否有差别、以及差别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调查小组来到了新疆哈萨克族人民聚居的社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
巴里坤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3000多年前就有建置记载。巴里坤古称蒲类,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历史上曾有过蒲类(西汉)、甘露川(唐代)、巴尔库尔(元代)、巴里坤(清初)、镇西(清代)等不同称谓,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下辖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地处新疆东北部,东邻伊吾县,南接哈密市,西毗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与蒙古国接壤,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新疆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2006年被中国确定为五类地区。境内中蒙边界线长309公里,设有中国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
——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43亿元。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1°19′30″~94°48′30″、北纬43°21′~45°5′19″,,其中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6%,,。年均气温1℃,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98—104天。年降水量仅220毫米左右,蒸发量1638毫米。巴里坤矿产资

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基本状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8-11-20